摘要:2021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凯本镇凯府村龙坑组猕猴桃种植基地预计可产出猕猴桃150多吨,总产值达150余万元。
“谁能想得到,现在这些硕果累累的产业基地,以前都是撂荒地。”8月15日,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凯本镇凯府村龙坑组猕猴桃种植基地,种植大户吴庆华一边指挥务工村民分拣、装车,一边对记者说。
“今年猕猴桃获得了丰收,但我们不愁销路,都是商家主动上门收购。”吴庆华说,今年基地预计产出猕猴桃150多吨,总产值达150余万元。
以前,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以及没有支柱产业等原因,凯府村群众纷纷外出务工,撂荒的田地随处可见。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凯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村里不仅基础设施得到完善,还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重点发展了猕猴桃、种桑养蚕、黄精、油茶、林下养蜂等产业。随着一个个基地的建立,昔日的荒地再也见不着了。”凯府村党支部书记杨政华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村民选择返乡发展,不少人还成了产业发展领头人。
吴庆华就是产业发展领头人之一。2014年,吴庆华依托“合作社+农户+超市”模式,在村里流转100亩田地,并从湖南引进“米良1号”猕猴桃和红心猕猴桃种植,在致富的同时,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渠道。
“我目前在猕猴桃基地负责采摘工作,一天有一两百元收入,相当不错。”当地村民吴云萍说。
凯府村只是凯本镇发展产业助力群众增收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镇共发展优质烤烟2720亩、杂交水稻制种2095亩、辣椒种植2000亩、中药材种植8000亩、特色水产养殖1000亩、林下养蜂1700余箱等。这些产业每年可带动4.5万余人次就业。(余欢 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