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叉肉、一份营养拌菜、一份海鲜疙瘩汤。10月6日中午11点,从青岛北站下车后,游客林青和丈夫来到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兴华路的一家饭店。
“我们家的一叉肉,是三大串,撸到盘子里刚好是一盘,咱们两位顾客要一叉就差不多,建议吃完这些再考虑是否加菜,您看可以吗?”两人是第一次来,饭店老板王冬梅轻声细语地提醒他们适量点菜。
临近12点,兴华路街道兴华路社区居民刘强和8个朋友来到该饭店吃午饭。刘先生点了8个菜后,一位朋友说:“应该够了。”一旁的服务员也提醒说:“嗯,我看差不多了,要是不够的话,一会儿加菜也很方便。”刘先生随即放下了手中的菜单。记者看到,每张餐桌上都有一块写着“光盘行动”的提示牌。
包厢的泔水往往是最有“油水”的,王冬梅告诉记者,以前,包厢每天都会收满满三大垃圾桶,并且主要是大鱼大肉以及价格比较贵的菜品。但是今年这种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假日期间,13个包厢和12个卡座每天爆满,但产生的厨余垃圾不足一桶。
下午2点,记者跟着收餐员收拾了4个包间,餐盘里基本没有固态食物,没有吃完的菜被客人打包了。据她介绍,现在剩下的一般是汤汤水水、青菜,一个包厢几分钟就收拾完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小份菜、例份菜已成为中式餐厅的标配。王冬梅告诉记者,肉论叉卖,海鲜论只卖,门店除了整鱼外,汤、主食几乎都有例份,“我经历过艰苦的日子,每天看着这么多新鲜的食物直接就变成了泔水,又心疼又着急。”
面对丰富的菜品,很多顾客不知如何选择,对分量更是无从把握。怎样既能吃到特色,又不造成浪费呢?为此,王冬梅专门对服务员进行了培训,为客人“当家”,把客人过量点菜的行为“管”起来。
“比如,有时候客人就两位,又想尝尝特色,服务员就会建议客人只点半份菜或者例份菜;有时候4位客人来就餐,服务员会建议点5个菜即可,等上齐了若是不够再加菜;客人用餐结束后,服务员也会主动建议客人打包,一般顾客都会欣然接受。”王冬梅说,目前,规劝的效果很好,客人走后餐桌上的剩菜剩饭明显减少,饭店每个月用到的打包盒比往年同期多了一倍。
杜绝浪费行为,既要从制度层面建立长效机制,也要在执行层面采取有力、有效的监管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和惩戒。“双节”期间,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次发出号召,积极引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反对“餐桌上的浪费”,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
看到顾客离开时餐桌上食物所剩无几,王冬梅有一种荣誉感,“顾客‘光盘’离开,说明我们的菜品受欢迎,对饭店的口碑也有提升作用。这样看,劝导节约消费对于餐饮店铺的经营是一种良性循环,可谓一举多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很多市民上了一课,餐饮浪费现象较过去有了很大转变,“珍惜粮食、制止餐饮浪费”已不仅是一句例行的提醒语,正逐渐成为市民的共识,“光盘”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和践行。
刘强告诉记者,他和身边的很多亲戚朋友如今更加注重节约:有些家庭有时午餐以精、少为主,晚餐以中午的剩菜加主食为主;还有些家庭晚餐按人数准备,既保证营养,又能做到“光盘”。
李沧区环卫总公司工作人员康志刚告诉记者,现在李沧区每月收运的居民和餐饮单位餐厨垃圾比原来减少了20%,一日三餐成为青岛民众践行节约、健康、文明生活的一面镜子,引领城市社会风尚,展现市民精神风采。( 张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