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今天的菜我给你买回来了,你看还有没有漏什么,我回头再给您捎过来。”8月2日,福建省古田县城东街道文兴社区新华一支路一座民房内,“小巷管家”张泉金帮行动不便的邻居张大妈买回当天的青菜。这样的暖心举动,他已坚持三个多月。古田是典型的库区县、老区县,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仍存在历史欠账。为尽快把短板补齐,2019年以来,县里瞄准群众急需,探索推行城区“小巷管家”志愿服务机制和农村“互助孝老食堂”照护机制,让社会救助有温度、增厚度。
管“小巷” 为大“家”
能够入选全县首批62名“小巷管家”,张泉金觉得很荣幸。“社区既然把我选了出来,我就得时常走到困难百姓中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张泉金说。为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满足困难群众探视照护需求,古田县民政部门建立“小巷管家”社区治理模式,即以居民生活习惯形成的聚落为基础,将社区划分为500人左右的居民小组,每个小组选配身体健康、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的1名本地居民担任“小巷管家”。
据古田县副县长谢荣雄介绍,“小巷管家”实行“街道管理、社区招募”的管理原则,“管家”们日常从事社区日常巡逻、老弱探视、异常预警、救急报告等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灾情或紧急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对附近一些特殊群体提供帮助,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在此基础上,县里还要求所有在任的“小巷管家”做到“三清四行动”,即左邻右舍人头清、巷头巷尾户头清、困难群体底数清和日常巡逻、老弱探视、异常预警、救急报告。
目前,城区主要由财政拨付资金,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由县仁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对“小巷管家”的培训辅导、团队建设和跟踪服务等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今年6月,古田县专门下发社区“小巷管家”管理办法。据统计,通过城区“小巷管家”志愿服务机制,去年以来该县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5459人次、报销医疗费用734.9万元;累计摸排城市低保户399户、特困人员33人,完成危房改造19户。
共餐共伴,其乐融融
“开饭喽!”丝瓜、梅菜扣肉、豇豆……三菜一汤。在城东街道利洋村“互助孝老食堂”,老人们围桌而坐,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三餐饭菜新鲜,饭后还可以在这边看看电视、聊聊天。村里还有一个医疗站,如果生病了,叫一声就会有人来,很方便。”利洋村村民林世纯说。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经商,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用餐成了大难题。为此,古田把传承农村“孝悌”“互助”优秀传统与新时代文明建设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办起了“互助孝老食堂”。“为稳定运营好‘互助孝老食堂’,我们争取到上级部门支持,采取村集体出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村民就餐交一点的方式来筹措资金。目前,通过运营近两个月,就餐人数由刚开始的三四人增至二十多人,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把食堂办好。”省政法委派驻利洋村驻村第一书记陆开强说。
为规范“互助孝老食堂”运作,古田县于今年4月出台《“互助孝老食堂”试点工作方案》,原则上确立了“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梯度收费、社会参与”的长效运作模式。《方案》还特别规定,食堂收支每月公开一次,倡导简约健康生活方式,做到每餐一荦一菇一素一汤一主食,熟食当日清,不留过夜菜,着力长久运营。截至目前,古田全县已有7家“互助孝老食堂”正在运营。“进一步拓宽社会救助面、增加丰富救助内涵,是我们进一步织牢兜底保障网的最大亮点。”谢荣雄说,县里还鼓励农村中小学校与邻近“食堂”结对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让每个“食堂”都成为鲜活的“学堂”,传递文明新风。(单志强 杨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