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 (刘英广) 未亲近泥土的童年不是快乐的童年,远离大自然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近期,山东省荣成市三十七中被确定为全市劳动教育的试点学校。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不等不靠,沉淀思索,不断优化理念,提炼方案,实施实践,稳步推进。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开辟一亩方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这意味着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为此,荣成市三十七中远山近水,内联外引。一是利用校园内原有空地建立了“一亩方田”综合劳动实践基地,总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收获四季成为田地的主人。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学生要全方位体验,让“一亩方田”成为了孩子们真正的“开心农场”。二是结合地域特色,积极联系校外农场基地,与驻地石子河村热心人士联谊,再开辟几块特色农园,包括茶园、果园、中草药成长园等,化田野为课堂,为乡村孩子打造成长的乐园。
革新思路 三位联动 撬动孩子成长
三月份,荣成市三十七中科学、认真、细致地规划了“一亩方田”,共开设了百草园、果园、茶园、葫芦园、菜园、百花园等劳动基地,为师生创设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平台,丰富了校园生活,成为师生学习的开心乐园。同时,在“田园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正规划“家校联动合作制”,使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全方位参与,共同构建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让一年四季,一亩方田里时时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师生们高涨的劳动热情。
春暖花开,疫情未过,部分教职工已先行挥镢刨地,执锨挖坑,埋种栽苗,施肥浇水,扶植盖土,待学生归来,田园景象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为做好田间管理,学校已专门聘请了专职农艺师到校作校外辅导员,在种植期间还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到校帮忙,使孩子们通过观察认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写好观察日记,让学校的劳动课堂更加鲜活。
宅家实践 “疫”路不停 丰富家庭劳动教育
疫情防控,宅在家中。为延伸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内务劳动自理能力,让其在劳动过程中收获成就感,感受到自己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进与家人之间的交流,近日,学校还开展了内务劳动教育活动——叠被子、整理书桌。让居家学生通过线上学习,懂得平时叠被子、整理书桌的重要性,了解叠被子、整理书桌、做家务的正确方法。这个活动只是一个开始,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家庭出一份力,每周反馈,让父母师长及时跟进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并一直坚持下去。
文化浸润 丰富内涵 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荣成市三十七中立足“体验农耕感受农趣”综合实践项目化建设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水平,不断开发完善相应课程,充分调动骨干教师的力量,组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开发系列“耕读”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真正起到服务教学的作用,体现出“勤四体、分五谷、知善美”的德育美育渗透思想,并组织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五要素培训。目前,先期开发18节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经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并持续深入体验开发,最终以这种浸润式的学习方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师生们雨读晴耕,教学相长。
劳动教育让“一亩方田”劳动教育观,在荣成市三十七中学的校园里、田野间展现着迷人的魅力和色彩,点燃了学校改革激情,推动学校项目化办学建设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