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刘静慧)“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每到丰收的季节,清新的稻香弥漫在海兰江畔,这里便是吉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北纬42度黄金水稻带,是我国优质的水稻种植区。据考证,早在唐朝时期,现产于延边的卢城之稻就已享誉华夏,到了清朝,更是走进皇室,成为御用贡米。
米饭加汤菜的搭配,是我国延边朝鲜族饮食习惯的核心,也是朝鲜族垦荒种稻的潜力所在,这份潜力在延边人的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用大米制作出的美食数不胜数,米肠、包饭、米酒……就连打糕都是由大米衍生出的特色糕点,是鲜族人创造力的智慧体现,也是对生活的无限热情。
优质水稻 尽享大自然恩宠
作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地区,属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这里备受大自然恩宠,冬暖夏凉,光照温度充足,雨水充沛,有着自然肥沃的优质田地。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和浓郁的朝鲜族文化内涵,成就了延吉水稻的优良品质。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延边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获得“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
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 增产增收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10年前,延吉市水稻收割机保有量只有十几台,机械化水平仅为10%左右。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从育秧、插秧到收获基本上靠人工完成,农民的劳动强度很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吉市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实施秸秆还田,保护黑土地,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7.9亿元,农产品加工值1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37元;201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9.8亿元,粮食产量9.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7元;2017年至2021年,粮食产量稳定在每年9.6万吨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8.43万亩,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020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被认定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21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214公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
借助品牌效能 助力乡村发展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用“吉林大米”大品牌统领区域品牌,以区域品牌聚合企业品牌,使延边大米品牌迅速崛起,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角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延吉市乘借农业东风启新程,创建以“生态、农业、民俗+旅游”等模式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推进东沟村、五凤村、太兴村、古城村红色旅游景点项目建设,发展以乡村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居度假为主的旅游民宿和康养民宿。逐步形成以红色旅游、农家餐饮、生态度假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延吉市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结合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生态化、现代化”发展方向,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特)”上下功夫,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做功课,以“生活富裕”为目标,用“一粒米”撬动地方产业发展,朝着产业强、百姓富、乡村美的幸福生活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