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烧烤、小龙虾,火锅、串串加凉茶……
盛夏酷暑,却挡不住吃货们的热情。不过,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细菌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烂,极易引发肠道不适,引发食物中毒。再加上暑假来临,外出聚餐、游玩的机会增多,在大快朵颐之时,要谨防食源性疾病。
街边的烤串 王晓伟 摄
夏季吃剩饭剩菜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
家住郑州市金水区的贺大爷与老伴儿俩人生活,平日三餐都是贺大爷做。夏天到了,贺大爷犯起懒来,中午多炒俩菜,一顿分成两顿吃,渐渐养成了吃剩饭剩菜的习惯。
一天早上,贺大爷吃过早饭后约上几个老邻居下棋。刚下两局,贺大爷感到一阵眩晕,全身无力,还出现了反胃、出冷汗等症状,被紧急送到了医院。
一番检查过后,贺大爷被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医生询问后得知,老人早上吃的饭菜竟是前一天中午剩下的。“剩饭扔了怪可惜,就热了热吃掉了。吃的时候有点儿发酸,想着应该不碍事儿,就没太在意。”贺大爷无奈地讲道。
“长期吃剩饭剩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不仅剩饭剩菜不能吃,剩的水果吃了同样可能有危险。”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所营养与食品卫生专家李杉讲道,前段时间,就曾有媒体报道过50岁大妈吃隔夜冰西瓜险丧命的事件。
家住湖北武汉的刘女士买了一个西瓜回家,当天只吃了一半,于是将另一半放进冰箱保存。两天后,节俭的刘女士不舍得将西瓜扔掉,便拿出来继续吃。吃完没多久,便出现了发热、畏寒的症状。第二天起床后,刘女士觉得两眼发昏、双腿乏力,路都走不了,家人急忙把她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刘女士体内的感染指标是正常值的几千倍,属于严重的细菌感染,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沙门氏菌是食源性疾病的“头号杀手”
李杉介绍,食源性疾病是由摄入不洁食物导致致病因子进入体内,引起的中毒性和感染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部分人兽共患传染病、食物过敏、寄生虫病等。最常见的是消化道症状,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通常以感染性腹泻居多。
沙门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致病菌,被称为食源性疾病中的“头号杀手”。它一般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除了喜欢污染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及其制品,还喜欢污染水果、蔬菜、花生酱、燕麦、零食等常见食品。在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可能出现脱水,甚至危及生命。
“出现食物中毒,应第一时间就医,情况紧急的话先自行催吐、导泻,减缓吸收。尽量保留剩余食物,必要时需要做检验及向医生详细说明进食史。”李杉提醒。
生熟分离、妥善储存食物远离食源性疾病
在夏季,如何远离食源性疾病?李杉提出以下建议:
妥善储存食物。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应尽快放入冰箱保存;储蓄食物时,注意生熟分离。
烹调好的食物及时食用。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确保食物的来源正规。采购食品时,应选择证照齐全、诚信规范的市场、超市,不购买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包装食品应购买正规厂家、正规销售场所的食品,不买“三无”产品。
不吃过期变质食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在规定时间内食用。打开时应注意有无腐败,变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准备食物前要洗手;做到厨房环境清洁。
外出就餐时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要看经营场所有无食品经营许可,最好是监督评级B级以上的场所。(梁露露 王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