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刘园)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积极实施“网格化+精准监管”,切实加强全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追溯体系、监测体系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行“全抽检+分级管控”,筑牢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防线,擦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金字招牌。
构建三级监管体系 压实属地管理责任
海门区按照“网格化+精准监管”要求,构建“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网格化监管架构,明确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乡镇政府(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监管体系职责,压实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基层监管有岗、有职、有责、有人。制定《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管理年度考核办法》,明确“信息采集、监督巡查、宣传指导、协助采样”等10项村级协管员工作职责。每年镇财政补助村协管员人均2400元,由基本补贴+绩效补贴构成,其中基本补贴1500元,绩效补贴最高达1200元(包括采样补贴),根据年终绩效考核结果发放,有效提高了村级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
强化乡镇检测体系 增强发现问题能力
近年来,海门区每年投入本级财政资金近300万元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同时积极争取充分利用省、市专项财政资金。全区年开展速测34000批次以上,检测数据全部上传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区级农产品定量监测由2020年的800批次增加到2021年的1080批次,再到2022年的1500批次,一旦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时依法查处,触犯刑法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置。持续开展乡镇监管机构星级创建工作,所有区镇监管所均按照省级四星标准,更新配置了农药兽药残留智能检测仪、办公电脑、移动监管终端、合格证打印一体机、便携式合格证打印机等设施设备,其中海门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被评江苏省首批五星监管站。高标准建设了52个村级服务站,其中10个村级服务站点按省级三星监管站标准打造,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监测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主动融入社会综治 推动监管延伸到格
2019年,海门区率先在全市制定了《关于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融入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把镇、村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利用村(社区)已建立的综合网格,充分发挥基层网格长(员)队伍“来自群众、贴近群众、熟悉群众”的优势,将安全生产监管、问题隐患排查、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事项,纳入基层网格员工作范畴。农业农村部门与基层网格长(员)信息互联互通、互为补充,全力打通安全监管工作“最后一公里”,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安全生产的动态监管、源头治理,形成“主体在县、管理到镇、落实到村、延伸到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
推行主体信用分类 努力实现精准监管
以推行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为抓手,将1964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纳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进行电子化监管。2021年全区共对入网产品开展抽检62751批次,督查巡查21513次,检测、巡查覆盖率均达到100%。以镇(街道)为单位,将监管网格内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分成绿、黄、橙、红色四个等级的诚信生产经营类型,实施分类监管。红色类型的由一般区级约谈并重点监测,橙、黄色类型的一般由镇级重点监管,四种类型主体每年接受抽检次数分别为1-4次,并将红、橙色类型纳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监管对象信用系统进行重点监管。同时,还通过专家授课辅导、案例警示教育、现场参观教学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组建各类主体微信群,发送技术指导、风险提示等信息,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