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高7号、黔高8号、红粱丰1号等专用品种为贵州后续培育酿造酱香型白酒打下坚实的基础;高粱宽窄行栽培技术和高粱间作大豆技术提高了原料品质;自主研发的小曲清香型白酒“好喝不上头,喝了不口干,次日不头痛”……
7月23日,贵州省农科院旱粮研究所(以下称“旱粮所”)举行科技开放日活动,对市民展示了优势杂粮集成高效酒用高粱开发技术模式的新成果。
培育良种 源头提升原料品质
高粱是我省十大工业产业之一烟酒产业中,白酒产业的重要原料作物。酒用高粱优质品种的培育是该产业发展的基础,之前酱香型白酒酒用高粱品种仅有仁怀市当地“红缨子”糯高粱。
近年来,全省酒企对高粱原料产量的需求呈持续上升趋势,符合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缺乏,培育酒用高粱良种成为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难题。
2019年以来,旱粮所收集了各地的地方品种、农家种等高粱资源300余份,并对收集到的高粱资源的炭疽病等抗性性状进行了鉴定,在育种过程中进行相关抗病性选择,鉴定出了高粱炭疽病抗性较强的资源和品系多个。
“酒用高粱要求原料淀粉含量高,籽粒皮厚、粒小坚实、均匀饱满,以适应酱香型白酒耐蒸煮、耐翻糙的酿造工艺要求。”旱粮所党委书记、团队首席专家邵明波介绍。
推广良技 亩产综合收益可达万元
酒用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是产量达到优质高产、稳定可靠的有效保障。旱粮所改良高粱种植生产技术模式,建设高粱示范推广基地,打造稳定的原料种植生产技术供应链,确保高粱产量满足酒用生产需求。
旱粮所联合贵州省红粱一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申报《酱香型酒用高粱种子生产技术规范》《酱香型酒用原料高粱种植技术规范》《酱香型酒用高粱质量要求》团体标准成功立项,把原料基地建设当做“第一车间”,分解有针对性、规范性的种植技术要点,使标准化种植生产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标可行。
旱粮所开展新技术新成果推广与运用,从高粱原料种植地块选择、播种育苗、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制定操作技术规程,大力推行育苗移栽、宽窄行套作等技术,总结推广运用高效优良的种植模式。
“优质高粱间作耐阴性大豆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大豆发挥固氮作用,可提高土壤肥力。”邵明波计算了一笔账,目前,采用优质酒用高粱宽窄行间套作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每亩地高粱亩产量可达350公斤左右,按照收购价格9元/公斤,平均亩产值达3150元,加上间作、轮作的蔬菜、大豆,每亩地年产值可达到7000元至1万元。
开发良品 高粱“土酒”好喝不上头
今年5月,在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现场,由旱粮所开发的贵州本地小曲清香型白酒引起了观众兴趣。
酱香型白酒工艺要求高、酿造周期长,导致前期投入大、生产成本高,普通酱香型白酒市场价格在160元至600元/公斤,因此开发占据中低端价格区间的清香型白酒,成为旱粮所在满足酱香型白酒酿造需求之外,深度开发酒用高粱用途的发力新方向。
邵明波经过大量调研发现,贵州低端散装小曲清香型白酒普遍以玉米为原料,家庭作坊式生产出来“包谷酒”的原料工艺、产品种类五花八门,酒质风味、口感质量参差不齐,于是旱粮所开展小曲清香型白酒提质增效专项研究,选良种、施良法、育良品。
6月24日,旱粮所在石阡县龙塘镇成立乡村产业技术服务加油站。加油站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石阡县姚窑窖新利18官网app下载 有限公司合作,将生产原料玉米替换为红粱丰1号糯质高粱,开展贵州特色糯高粱整粒固态发酵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试验,从浸料、蒸坯、摊晾、拌曲、堆积、糖化、发酵、蒸馏全过程进行技术改良,一款好喝不上头、不辣喉、风味优、入口清爽、不易口干的贵州特色糯高粱红粱丰1号整粒固态发酵小曲清香型白酒新产品由此产生。此款白酒一经“问世”,便获得了一致好评,姚窑窖酒厂为扩大生产,在龙塘镇发展了100亩订单高粱,为当地谋划出一条产业发展路。(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