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越来越把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无糖食品应运而生。 “不升糖”“无糖”等关键词瞬间抓住了大批老年“糖友”的眼球,赢得了他们的青睐,丰富了他们的饮食。
不少“糖友”误认为无糖食品就是完全不含糖,没事就买来解解馋。事实真如此吗?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黄学军,他表示,现在一些商家往往对无糖食品的解释故意混淆概念,广大“糖友”在购买时一定要辨别清楚。
无糖食品并不等于没有糖
选购无糖食品的大多数是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殊不知,在琳琅满目的无糖食品中藏着不少披着“无糖”外衣的伪无糖食品。
那么,什么是无糖食品?黄学军介绍,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无糖食品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国际通用的概念是,无糖食品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但是,它必须含有相应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能替代蔗糖的甜味剂品种。
但是,为什么无糖食品非要加甜味的糖醇和低聚糖呢?不可以根本没有甜味吗?黄学军解释道:“比如说,加了糖醇的饼干可以叫做无糖食品,而根本不加糖也没有任何甜味的淡咸味饼干却不能叫做无糖食品。”
然而,市面上不少标注为“无蔗糖”的食品,往往只是不添加蔗糖,其配料表中加有白砂糖、葡萄糖或者麦芽糊精,这有点像跟消费者玩文字游戏。“有些‘无糖食品’真正的含糖量一点也不低!”黄学军表示,无蔗糖不等于无其他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或双糖(乳糖、麦芽糖等),而无糖又不等于无糖醇等甜味剂。
适量摄取糖分对血糖值没有明显影响
“无论吃进哪种糖,都是在肠道中被分解、转化为单糖后被人体吸收、利用。在各类糖中,人体对单糖的吸收速度最快,蔗糖次之,而淀粉则需要逐级分解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因而吸收速度较慢。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单糖、双糖,以防止进餐后血糖飙升。”黄学军告诉记者。
然而事实上,号称无糖食品的产品里面,很可能含有淀粉水解物类作为甜味来源,也就是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之类。黄学军说:“这些糖浆升高血糖、变成能量的效率,未必会比蔗糖慢多少。蔗糖还要到小肠中才能变成葡萄糖,而添加葡萄糖的‘无蔗糖食品’会让血糖上升的速度更快。”
那么,如果是选择加入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来做成的无糖食品能随意吃吗?
黄学军解释道:“目前所使用的甜味剂具有口感甜、能量低的特点,对血糖值也没有明显的影响,适量摄取,偶尔改善下口味也是可以的。而我们所说的无糖食品只是指食品的成分中没有或者接近没有糖分的存在,在血糖的实际控制上只是起到了减少糖分摄入的作用,对人体自身原有的血糖高低根本起不到降低或者控制的作用,如果食入过多的话,会适得其反,使血糖明显升高。严格意义上说,只有药品才能对血糖的高低起到控制或者降低的作用,仅靠摄取无糖食品是不可取的,明智的消费者特别是我们的老年朋友,绝不能因为某种食品标记‘无糖’,就放纵自己,吃掉这些本来营养价值不高的食物,影响了自己的健康。”
老年人购买无糖食品需谨慎
对于广大的老年朋友,在食用无糖、低糖食品时,需要谨慎。由于老年人的肠胃吸收功能很弱,从其他食物中摄取能量的能力不足,主要的能量还是来源于糖类食品,在日常饮食中,如果一味地追求“无糖”或者“低糖”,对身体有害无益。
黄学军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商家往往对无糖食品的解释故意混淆概念,将“不含蔗糖”说成是“不含糖”;同时在市场上出售的一些所谓的“无糖、低糖”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将糖精充作甜味剂加入到食品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有,如今不少公众号宣传该食品能起到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其实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对此,黄学军提醒广大老年人,在购买无糖食品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包装袋上的文字游戏,谨防生产厂家偷梁换柱,谨防宣传效果名不符实。(杨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