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敏 记者李黎)“汤山”因温泉和青山而得名,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了筑牢汤山食品安全防线,提升游客度假体验,江宁区市场监管局汤山分局致力于让农家菜馆的后厨变得整洁明亮。
约谈,曝光后厨问题
“知道我们在汤山工作,朋友们来汤山游玩的时候都会让我们推荐农家乐。”汤山分局局长蒋伶俐说,“大家都是问哪家菜馆的菜风味好、有特色,但是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后厨,哪家菜馆的后厨整洁干净些。”。
后厨整洁卫生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蒋伶俐决定以此为着力点,守牢汤山街道食品安全底线。结合江宁区餐饮综合整治行动,汤山分局选取了在部分网络平台评分高、在当地比较知名的餐饮单位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后组织召开了约谈会。
监管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时拍摄照片或视频,然后分局对问题进行分类与汇总,制作成短片在约谈会上播放。
“第一次发现的问题不记名。但一看到画面,老板们都知道是自己家的厨房。我们要求大家各自认领问题,回去进行整改。没有整改,再被监管人员发现的,就实名曝光。”蒋伶俐告诉记者。
观摩,激发整改动力
为了提高中、小餐饮老板对于后厨管理的认知,2023年,汤山分局组织部分餐饮单位负责人到园博园悦榕庄酒店观摩学习。活动中,参与观摩学习者大受震撼,“绿友农庄”负责人季文娟当场表示:“我要把‘绿友农庄’做成平民‘悦榕庄’!”
季文娟雷厉风行。从2023年10月底开始,她先后投入将近100万,对“绿友农庄”进行装修改造。“绿友农庄”位于山地,原房屋结构为错层,厨房地势高。为了做成“明厨亮灶”,让食客能够看到后厨,季文娟不惜花费高成本,将厨房挖低了1.5米。
改造动工前,季文娟将方案报汤山分局审批,得到了市场监管人员的指导:增设了凉菜间,将热菜间、凉菜间、面点间隔开,将土灶搬至户外……“改造后,后厨的空间更大,布局更合理。不管多忙,厨房里也很有秩序。”季文娟爽朗地说,“以前厨房动线不合理,一忙起来,人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
季文娟的手机里留有“绿友农庄”的旧照,只见操作间低矮,物品摆放凌乱,油烟机、墙面以及很多器具的表面都有着厚重的油污。与其相比,如今的后厨环境可谓有了质的提升。季文娟说:“顾客来吃农家菜,注重的是口味,但不代表对环境没有要求。改造以后,老客看了都夸‘不错不错’,比之前更好。应该说,顾客满意度更高了。”
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望向各个操作间,江宁区市场监管局汤山分局副局长王鹏频频点头。“明厨亮灶,后厨操作一目了然,环境很干净。”他对记者说,“农家菜馆的后厨达到这个水平,我们也很满意。后续我们也会继续指导,让她们做的更好更规范”
典型,引领提档升级
中式庭院,花草环绕,位于汤家温泉村188号的“水忆江南”花园餐厅很是吸引路人目光。
“水忆江南”的原址并不在此。作为一家经营了十几年的农家菜馆,它的厨房是用彩钢瓦搭建的,面积不足100平方米,不同物品集中堆放,没有独立的冷菜间。
这样的后厨必须改造才能达到要求。但因为房屋是租借的,想要改造,难关重重。市场监管人员另辟蹊径,建议“水忆江南”迁址经营。经营者接受建议,在几百米远处重新租借了房屋,并进行装修。
迁址之后,“水忆江南”花园餐厅的总面积从500多平方米增加到1500平方米,装修风格从乡村户外风改为新中式,整体环境更为雅致。
更大的改观在厨房:面积扩大了1倍多,增设了冷菜间和冰箱;单独开门作为进货通道,从外向内依次是清洗间、冷菜间、热菜间,井然有序。“水忆江南”负责人季敏说:“流程很顺畅。增加了冰箱,晚上所有食材包括调料都放进冰箱保鲜。”
“绿友农庄”“水忆江南”“丰硕农场”“小菜香”“九爷龙虾”……近年来,江宁区市场监管局汤山分局持续推动后厨提档升级,推行“明厨亮灶”模式,树立了一批成功典型。汤山街道现有餐饮单位700多家,蒋伶俐分局长表示,该项工作无法一蹴而就,他们将久久为功,“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后厨提档升级需要结合经营情况和经营户意愿开展。我们希望做一家成一家,以典型带动经营理念和消费理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