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买新会陈皮必学!五大核心知识深度科普

2025-05-19 19:06来源: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 编辑:黄俊

在养生食材里,新会陈皮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卓越的功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烹饪中的提香妙品,更是养生保健的得力助手,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然而,市场上的新会陈皮真假难辨,如何挑选到道地的好皮成为了许多消费者的难题。

今天,我们将深度科普五大核心知识,帮大家揭开新会陈皮的神秘面纱,轻松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养生“口粮”。

一、陈皮“族谱”大解密

陈皮是一味中医临床常用药,因产地和栽培品种不同,分为“陈皮”和“广陈皮”。

陈皮一般指芸香科福橘、大红袍和温州蜜柑等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广陈皮一般为芸香科柑橘属茶枝柑的干燥成熟果皮。广陈皮中又以产自广东新会者质量最优,称新会陈皮。其品质之优,早在数百年前的医学史册中就有记载。

明代医师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采者为胜”。文中所说的“广中”,现指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640.png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陈皮的记载

而在现代,这个说法也同样有力证。《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第三章“种源保护”中,第20条例对保护种类种质资源的选育及保护工作明确指出道地广陈皮产地新会。

640 (1).png

《 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部分内容

二、产地年份大鉴别

那么多类别的陈皮,如何在当中辨别道地的新会陈皮,如何分辨其年份的高低,也是一门学问。古有中医“四诊法”,现有陈皮“四断法”:“一看”、“二闻”、“三摸”、“四吃”。

一看,陈皮的颜色、皮形、油室、茶色。

1、看:颜色

新会陈皮:低年份的新会陈皮内表面呈雪白色或淡黄色,筋络清晰可见,立体感明显,外表面呈猪须纹,颜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

微信截图_20250519184806.png

新宝堂五年新会陈皮外表面(左)、新会陈皮内表面(右)

高年份的新会陈皮内囊风化自然剥落,外表面猪须纹明显,外表色泽呈红黑色,内表呈棕红色、甚至是棕褐色至黑色。但无论多陈,新会陈皮都干净鲜明,纹理清楚,有光泽,富有层次感。

外地陈皮:不同产地的陈皮颜色不统一,青色、黄色、红色不等,或深或浅,皱缩也不明显。

640.jpg

外地陈皮颜色不统一

2、看:皮型

新会陈皮:新会人遵循着“皮开三瓣”的开皮手法,所开的柑皮基部相连,呈规则三瓣状,晒制后片张反卷。

微信图片_20250519185130.jpg

外地陈皮颜色不统一

外地陈皮:其他地区的陈皮多为不规则片状,以四瓣、五瓣或零碎者居多。

微信图片_20250519185227.jpg

3、看:油室

新会陈皮:表面有无数大小均匀且凹入的油点,皱缩十分明显,这些就是新会陈皮的“油室”。

微信图片_20250519185317.jpg

新会陈皮,皮型呈三瓣状

外地陈皮:油点大小不一,分布不匀。

微信图片_20250519185421.jpg

新会陈皮,皮型呈三瓣状

4、看:茶色

新会陈皮:低年份的新会陈皮茶色呈青黄色(甚至是青色),而高年份的新会陈皮的茶色为黄红色(甚至红色),色如琥珀,清亮通透。

微信图片_20250519185507.jpg

新会陈皮,皮型呈三瓣状

外地陈皮:用不同年份的陈皮泡茶,茶汤颜色并无明显变化,且经过多次冲泡,陈皮会褪色,闻起来完全没有陈皮香气。

二闻,闻一闻陈皮的味道。

新会陈皮:

3—9年的新会陈皮为果香味,表现为刺鼻的香气,甜中带酸;

10-19年的新会陈皮为陈香味,表现为果香味消失,陈香浓郁;

20-39年的新会陈皮为醇香味,香气醇厚且高昂;

40年以上的新会陈皮为药香味,随手拈起一片,轻闻带有老药材的味道,历经岁月,药香浓厚;

外地陈皮:香气微弱,单一。或甜,或酸,或苦,或涩,其香气随年份增长发生的变化不大。

三摸,摸一摸陈皮的质地和表皮。

1、摸:质地

新会陈皮:陈久者轻,硬。越低年份的新会陈皮,手感越柔软,越高年份的新会陈皮手感越硬,皮更薄,柑络脱囊,容易碎裂。

外地陈皮:皮硬,无论陈化多久,柑络依然厚重。

微信图片_20250519185627.jpg

2、摸:表皮

新会陈皮:用指甲轻刮表皮,刮过的地方有油光。低年份的新会陈皮油光较多,高年份的新会陈皮油光略少。

外地陈皮:此特征则不明显。

四吃,试一试陈皮的茶味。

新会陈皮:低年份的新会陈皮果酸味浓,高年份的新会陈皮口味甘、香、陈、醇、药香浓厚。新会陈皮的味道富有层次,且随着年份变化而改变。

外地陈皮:不随年份增长而改变,大部分的味道都是单一的,或苦,或酸,或涩不等。

三、基因密码与品质关系

按繁殖方式分类,新会茶枝柑可分为圈枝柑和驳枝柑。圈枝是最古老传统的种植方式,亦称为“原枝”。其果体比较小,皮薄,但香气高,味带甜。

微信图片_20250519185807.png

驳枝一般是嫁接柠檬种植。其果实作为新会柑鲜果市场的主流,产量高,相较圈枝柑个大皮厚,香气悠扬持久。

微信图片_20250519185855.png

虽然驳枝柑与圈枝柑存在一定差异,但只有长期接触的人才能清晰分辨出两者的区别。然而,近年有相关研究报告表明:两者拥有近乎100%的同源性,保持了茶枝柑品种的稳定遗传。

2021年,《广陈皮的基源植物茶枝柑种内DNA条形码及变异位点分析》课题研究已顺利完成,并在国际SCI杂志《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成功发表。

微信图片_20250519185932.png

研究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22份不同来源的新会茶枝柑(圈枝,驳枝,驳枝包括红柠檬嫁接或枳壳嫁接等)进行分析,发现22份样品中4个DNA条形码(ITS2,rbc1,matK,psbA-trnH)的同源性分别为100.00%,99.97%,99.99%和99.81%。

并且,无论是圈枝柑还是驳枝柑,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的认证;所炮制而成的新会陈皮,同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的认证。只要经过长时间的陈化、贮存,也具备不菲的品饮和食用价值。

微信图片_20250519190017.png

微信图片_20250519190017.png

作为普通消费者在选购新会陈皮时,我们应综合考虑其陈化的年份、价格、产地、炮制技艺、贮存及陈化条件等多种因素,避免过分聚焦繁殖技术上的差异。

四、炮制技艺对品质的影响

2021年,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中药炮制技艺)正式入选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微信图片_20250519190132 拷贝.jpg

微信图片_20250519190132 拷贝1.jpg

这不仅是对其近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与技艺价值的权威认可,更是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今天下以广中来者为胜” 的有力印证,充分彰显了新会陈皮作为道地药材的卓越品质。

炮制技艺的差异会与陈皮的口感品质紧密相关。而遵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所制作的陈皮,不仅有效保留了丰富的活性成分,更成就了茶汤琥珀透亮、口感陈香醇厚、回甘悠长的卓越品质,这正是新会陈皮历久弥新、享誉海内外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选购时,需要注意陈皮的产地及所应用的炮制方法。

五、年份选购指南

三至五年的新会陈皮,气味清新,带有淡淡的果香味,品饮口感果酸味浓,清香萦绕。

五至十年的新会陈皮,香气逐渐浓郁,陈香开始显现,口感也更加醇厚。

这两个阶段的新会陈皮适合日常烹饪调味,在蒸鱼、炖肉时加入少许,能够有效去腥解腻,增添独特的风味,让菜肴更加美味。

十年以上的新会陈皮,陈香醇厚,药用价值显著提升。经过长时间的陈化,新会陈皮中的挥发油、黄酮类等物质的含量达到了更为理想的状态,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常用于高端养生茶品或珍贵药材配方中。

在选择时,可根据自己的口感需求和预算来决定,并不需要执着于年份的高低。

(来源:新宝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