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全球均面临的挑战。
如何引导消费者、公众能够理性地、客观地看待食品安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政府、科研机构、媒体、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企业都逐渐认识到食品风险交流和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舆论环境大有改善,但事实上食品安全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
食品安全科普工作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正确科普宣传,能够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公众正确选择食品、合理膳食,特别是有助于消除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误解和恐慌,增强政府的公信力,避免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扩大化,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食品安全报》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媒体,多年来坚持政治方向,针对食品安全热点话题,持续开展解读,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内容,让食品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在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社会舆论正确导向、推动食品安全共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十四年,在国家卫健委领导下,主要职责是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标准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撑。中心特别重视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设立专门风险交流部门,成立之初就与新利18官方备用网站 联合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刊专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大量食源性疾病预防、合理膳食、“减盐、减油、减糖”等食养方面和针对慢性病预防食养方面科普宣传资料,特别是针对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反式脂肪酸、塑化剂、食盐加碘、“阿斯巴甜可能致癌”事件等,通过与新利18官方备用网站 设立的专刊专栏等多渠道积极向社会发布中心的科学信息,与新利18官方备用网站 共同营造好的舆论环境方面发挥了正向积极作用。
借此机会,我谈几点关于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思考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加强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了解公众关注的问题,强调以受众为中心的科普交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传。评估中心也是一直在开展消费者认知调查,旨在了解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开展科普。
二是要创新科普宣传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科普宣传渠道,提高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发制作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科普视频、动画、漫画等作品,吸引公众主动关注和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三是要强化科普工作的协同合作。食品安全科普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媒体、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作,形成科普工作合力,共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科普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肩,与中国食品安全报持续合作,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工作,为保障消费者健康,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打击食品安全谣言,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