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在线旅行网站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广西河池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之一,酒店和票务预订同比增长近四倍。看到这条信息,正在为暑期旅游做准备的天津市民王长在来了兴趣:河池,有何过人之处?
“河池小三峡值得推荐”“三门海是知更鸟蛋蓝编织的梦”“真的不要太好吃了”……浏览了网上的旅游攻略,王长在被深深吸引,原来河池这座城市这么美,当地文化也多姿多彩。
“有颜值有实力”的河池,为何过去旅游没有“热”起来?
广西南宁的网友韦静告诉王长在:“河池我常去玩。以前大巴一坐就是半天,很耗精力。更别说其他省份的游客了。”
去年夏天,贵南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河池接入高铁网。“现在坐高铁从南宁去河池,只需一个小时。”韦静说,她今年去河池更频繁了。
“行程安排更不必担心。”韦静介绍,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河池100余家文旅企业签约入驻“一键游广西”平台。想去河池,只需动动手指,便能规划旅行线路,购买打折门票,预订优惠房间。
“出发,河池!”7月初,王长在的旅程开启。
到达河池,王长在大开眼界。在宜州区刘三姐文化博物馆,他被对歌台、歌书及民俗文化吸引。“透过1000多件的刘三姐歌谣文化相关藏品,我感受到这里深厚的人文底蕴。”王长在说。
河池小三峡,王长在乘船上溯。峡谷幽长,绝壁斧削,钟乳倒悬。“一线天像地球之门缓缓张开,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王长在感慨。
数据显示,上半年,河池市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173.05万人次,同比增长26.1%;旅游消费328.38亿元,同比增长26.7%。
带来“泼天客流量”的秘诀是什么?
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韦鸿臻介绍,河池主打差异化,打造“生态长寿市,三姐文化城”IP,推出的风景、民俗、特产别具一格:比如,“一条会开花的河”“没有围墙的活态博物馆”令人向往,油包肝、竹板鱼、糖糍粑等美食惹人垂涎。
“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我们推出多条特色主题旅游线路。探寻巴马的长寿密码,聆听刘三姐的歌谣,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已成为游客推崇的热门线路。”韦鸿臻说。
河池的旅游服务也让王长在印象深刻:“公交专线实行限时优惠、建设景观地标、旅游集散中心安装旅游导览图……都让我感觉到当地人的热情好客。”
如何保持长期热度?韦鸿臻表示,河池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挖掘文化资源,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头回客”变“回头客”。河池西站,旅行结束后的王长在说:“这一趟,有些景点和旅游项目还没来得及去。我还会再来的。”(张云河)
旅游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延伸阅读)
从江西南昌发车,途经陕西延安等地,沿途参观南泥湾革命旧址……7月12日,载着近800名游客的红色旅游专列抵达新疆石河子。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推出的这条红色旅游线路,成为暑期文旅市场的一个新选择。随着暑期到来,国内旅游市场迎来出游高峰和消费旺季。
暑期文旅消费的“热”,是今年以来文旅消费持续升温的一个缩影。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4年上半年,国内出游27.25亿人次,同比增长14.3%。上半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
旅游消费持续释放,得益于供给不断创新。文化和旅游部不断提升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工业旅游和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旅游产品品质,更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2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至此我国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339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399个、重点镇198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
今年以来,更多县域旅游目的地走热。县域旅游“小而美”,能够更好满足人们“求新求精”的出游需求。随着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县域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能力不断增长,配套设施持续完善,成为高性价比之选。
入境游加快恢复,各大景区的外国游客明显多了起来。扩大免签“朋友圈”、提升外国游客在华便利度……我国接连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让更多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游中国成为现实。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
旅游消费潜力还将持续释放。浙江举办“缤纷夏日 浙里好玩”2024全省夏季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四川成都通过有关平台发放3000万元“暑来成都 乐游天府”文旅消费券……据初步统计,各地将在暑期举办超4000项、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各地各部门坚持从供需两端发力,激发文旅市场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