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餐走向国际舞台的潮流中,麻辣鲜香、浓郁醇厚的川菜,一定是不可忽视的“排头兵”。从伦敦街头热气腾腾的海底捞火锅,到进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市场的“龙抄手”和“夫妻肺片”,川菜正以丰富的味觉语言吸引全球各地食客的味蕾。
近年来,随着川菜品牌在世界范围内打响,如何更进一步实现系统化、法治化管理,推动川菜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今年3月28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5月1日起施行。记者梳理发现,《条例》共29条,覆盖了川菜市场拓展、品牌培育、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一系列举措。
4月29日,在施行前夕,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举办了《条例》专场新闻发布会,对川菜立法的主要内容、重要条款、背景意义等进行解读。
四川将构建川菜品牌矩阵 开展超百场活动培育新场景
过去,四川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川菜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川菜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市场拓展到全球多地。为何还需要制定《条例》?
“此前,川菜相关政策存在阶段性、周期性和零散性问题,难以形成长期稳定、全面系统的支持体系。”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贺江华提到,随着川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暴露出诸多深层次问题,如产业标准化程度不足,菜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实现大规模连锁化扩张;产业链各环节协同性不够,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紧密合作,影响产业整体效率等,“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解决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
《条例》的制定出台,意味着川菜发展自此迈入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接下来,四川将如何具体落实相关举措?“要推动川菜产业发展,品牌是核心,主体是关键。”四川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奇志表示,省商务厅将着力构建川菜“公共品牌+特色美食+老字号”的品牌矩阵体系,“指导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组织等建立完善川菜星级餐厅评价标准,开展川菜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支持川菜重点企业‘上台阶’‘上榜’‘上市’。”
近年来,在四川品尝特色美食,已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难忘之旅。尹奇志提到,要从川菜消费入手,拓展川菜市场空间,“从川菜消费端,我们将聚焦‘活动+场景’,每年持续举办世界川菜大会、成都国际美食嘉年华、川渝大学生美食文化等活动100场以上。联动文旅、体育等部门,开展‘跟着赛事品美食’‘跟着美食去旅行’‘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活动,发布一批川菜美食旅游体验线路。培育一批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蜀里安逸’味美四川餐饮消费新场景”。
立法带来新机遇 四川60余所院校开设川菜相关专业
随着《条例》落地,川菜产业将迎来哪些发展新机遇?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贺江华提到,对上游企业,机遇在于对优质原辅料需求增大,企业订单有望增加;政府支持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推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撑。对中游企业,如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企业而言,则有机会通过培育名菜、名店等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还能获得更稳定的政策环境和要素支持。“对下游企业,如物流配送、餐饮配套服务等企业而言,其中,物流企业将受益于川菜产业国际化拓展和线上业务发展,订单量可能增长;餐饮配套服务企业,如餐具供应商、餐饮软件服务商等,随着川菜餐饮企业的发展壮大,业务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贺江华说。
除了为川菜产业带来机遇,《条例》还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川菜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四川省已有60余所院校开设了川菜烹饪、餐饮管理、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年输送专业人才近2万名,形成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全链条的培养体系。”四川旅游学院副校长王冲表示,从整体的培养模式上来看,川菜教育正从“师徒相传”向“标准化、科学化”跨越。对于计划报考川菜相关专业的同学,未来成长空间也非常广阔。“一方面学生可以成为技术深耕型人才,从厨师长进一步学习成长为非遗传承人、国际赛事评委。另一方面是成为管理创新型人才,瞄准连锁餐饮品牌总监、食品企业研发主管等岗位。”此外,学生还可以成为教育科研型人才,在学科专业内继续深耕,成为高校教师、食品研发领域专家;还可以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通过打造新派川菜品牌或新办川菜工业化企业,成为川菜产业兴盛的引擎点。(吕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