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精耕细作“鱼”文章

2025-03-12 13:58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李方冰

3月10日,临高县博厚镇马袅居,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路水产)的苗种基地里,选育经理陈家海拿起扫描仪对准一条被植入了选育芯片的罗非鱼,电脑上立刻显示出这条鱼的体重、年龄及家系等信息。

“我们通过对芯片信息的跟踪追溯,可以精准掌握家系和个体的生长及抗病性状。”陈家海说,这是海南宝路培育的第21代罗非鱼,共150个家系。

哪一个家系的罗非鱼生长最快、存活率最高,便会作为“优胜者”被挑选出来,进入下一轮筛选环节。过去21年,宝路水产通过家系选育大模型和大数据分析,优中选优,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罗非鱼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

10亿尾,这是目前宝路水产的罗非鱼苗年销量。但每年该公司收到的意向订单量,是这一数字的三倍。

供不应求,如何破题?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文儿抛出了一个设想:能不能通过创造同步性的繁殖环境,让同批次种鱼同时交配,从而提升繁殖效率?同样一亩地,能否培育出较传统模式多10倍甚至百倍的鱼苗?

看似“异想天开”,过去两年间,这些设想却在宝路水产的陆基循环水实验车间里,一点点变为现实——

自动化投喂系统、在线水质监控系统、自动灯光系统……直径3米、深1米的室内循环水育苗车间内,一件件自动化智能装置如同工业生产线般精密协同,让每一尾罗非鱼苗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

“这是一个经过科学计算的结果。”袁文儿介绍,过去两年,他们通过安装在水下的全景摄像机,反复观察、试验着不同环境因素对罗非鱼苗的影响指数,“比如,鱼苗不能吃得太饱,也不能让它们抢食,所以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将自动化投喂时间精确到了‘秒’。”

袁文儿口中的“他们”,指的是一支涵盖鱼类营养、动物遗传育种、循环水以及水产免疫与病害等多学科的国际化科研团队。“我们开出‘百万年薪’全球揽才,每年更是拿出20%到30%的盈利做科研,为的就是更好地认识罗非鱼。”

长期投入,换回的是长期回报。

“比如,过去培育一批鱼苗可能需要1个月时间、同时要占用不少土地资源,如今在生产全程可控的育苗车间内,这一时间缩短至15天,且大大节省用地面积。”袁文儿介绍,今年3月底,陆基养殖模式将正式从实验车间应用到生产车间,“生产模式的迭代更新,也让我们对‘3年后产能达30亿尾’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让罗非鱼苗“上岸”换新家,只是宝路水产推动水产种业从“粗放生长”走向“精耕细作”的第一步。“过去几年,我们还针对东风螺、高体鰤、东星斑等海水养殖品种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在袁文儿看来,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掘金“蓝色粮仓”大有可为,“从淡水走向海洋,我们已做好准备。”(李梦瑶 王洪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