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份二三十元的普通外卖,可能会收到饭盒、菜盒、汤盒、调料盒等大大小小四五个不同规格的塑料餐盒。由于价值低、处理难,这些餐盒用后造成“白色污染”。为破解外卖餐盒回收难题,北京市率先在10栋写字楼开展废餐盒回收试点。那么,丢进垃圾箱的废餐盒将运往哪里?最终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近日,记者进行了追踪探访——
分类投放 写字楼增设餐盒回收桶
12时许,位于昌平区北七家未来科学城商圈内的TBD云集中心,随处可见外卖小哥匆匆送餐的身影。写字楼电梯厅入口处,一组垃圾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原来,除了传统的四分类垃圾桶外,还专门摆放着一排标有“餐盒回收专用”的蓝色垃圾桶。
陈女士用完餐,端着外卖餐盒走向垃圾桶,将盒内的食物残渣倒进厨余垃圾桶后,再将清理干净的外卖餐盒投入餐盒回收专用垃圾桶。“刚开始投放时,总有保洁阿姨在一旁提醒和协助。现在,大家基本已经养成习惯了。”她说。
记者了解到,TBD云集中心办公人员达5000人,共设立40多处废餐盒投放点,保洁人员早中晚三次对投放点进行巡视和清理。物业则借助季度客户沟通会、针对性专访等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外卖餐盒回收,对集中订餐企业还采取上门的方式来统一收集外卖餐盒。
二次分拣 外卖餐盒堆起有半人高
哐啷、哐啷……中午时分,CBD核心区一栋写字楼地下二层的垃圾房内,传来阵阵塑料器具碰撞的声响。穿着长围裙、戴着双层手套的保洁员王军田正在一处单独辟出的房间里,对写字楼产生的垃圾分拣归类。只见他手脚麻利地打开垃圾袋,将不同品类的可回收物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桶或垃圾袋暂存。
记者看到一个个近一米高的巨大垃圾袋中,除了饮料瓶、饼干盒、易拉罐等垃圾外,还混有不同尺寸规格的外卖餐盒。王军田拿起一个经过简单清理的外卖餐盒向记者展示:虽然餐盒壁上还可见星星点点的油污,但盒内的食物残渣已全部倒出。
一会儿工夫,王军田分拣出来的外卖餐盒就在编织袋内堆起半人多高。他告诉记者,分拣出的外卖餐盒将在垃圾房的指定区域进行统一收集存放,一天攒下来的外卖餐盒“能有十多公斤”。每天,有专门的运输车把已经分类暂存的外卖餐盒等可回收物统一拉走处理。
压缩回收 餐盒回收价赶上塑料瓶
午饭过后,王军田用来存放外卖餐盒的大编织袋已基本塞满,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外卖餐盒将在哪里进行下一步处理?
记者来到常营乡可回收物中转站卸货区,只见成袋的外卖餐盒随同饮料瓶、快递箱、旧衣物等垃圾一同被从车上卸下来。工作人员将外卖餐盒按照不同颜色、材质再一次进行细致分拣。
随后,分拣好的餐盒被倒入全自动液压打包机的传送带上,进入机器进行压缩,最终用绑绳捆扎成方方正正的压缩块。“这里差不多能回收外卖餐盒200公斤。”工作人员说,中介公司会定期前往中转站对外卖餐盒进行回收,回收价可达每吨2500元至3000元,“与饮料瓶的回收价相当。”
降级处理 可变身非食用塑料制品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网友对餐盒回收提出疑问:回收后的外卖餐盒,会不会经过清洗处理重新流入市场,变成“二手餐盒”再次回到餐桌?
“这完全是误解。”中环创新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可回收事业部经理庄鹏表示,外卖餐盒直接接触食物,属于级别较高的塑料制品。从中转站运走的外卖餐盒将运往再生资源处理厂,经过清洗、干燥、粉碎等一系列步骤变成塑料颗粒,再进入下游的塑料制品加工厂进行“降级处理”。也就是说,废弃的塑料餐盒不会再制作成餐盒,而是会被制成低一等级的塑料制品,有的会进入尼龙化纤厂,制成服装;有的制成塑料盆、塑料筐;有的则制成圆珠笔、飞盘等。
前景展望 回收试点经验将被推广
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获悉,为促进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北京市正在多模式破解难题,而将废弃的外卖餐盒回收就是试点之一。目前,市城市管理委已在朝阳CBD商圈和昌平未来科学城商圈内共计10栋写字楼开展废餐盒回收试点。
大厦物业在外卖点餐集中的楼层或区域,设置废餐盒专用收集桶,并张贴回收标识,引导办公人员餐后简单清理餐盒并投入专用收集桶。物业保洁将各楼层废餐盒收集至垃圾房,按照材质、颜色、形状等进行清理、分拣和整理,定期交由回收公司运至中转站或分拣中心分拣后打包销售。下一步,北京市将着力推广废餐盒回收试点经验,探索废餐盒规模化回收新路径。(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