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枣强县和光农业园区,一走进日光温室大棚,浓郁的草莓香气扑鼻而来,只见一颗颗草莓丰润饱满,长势喜人。
温度20.1℃、湿度85%……园区负责人安英建打开手机智能控制App,屏幕上一串数字不断跳动。轻点屏幕,棚顶保温帘缓缓打开,阳光顿时洒满大棚。
和光农业园区的19座大棚如同一座座“智慧屋”。“这是物联网气象站,可以采集大棚内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等环境参数。”安英建指着棚里的一个盒子说,每个大棚里都安装了这种智能感应设备,利用物联网,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手机和电脑上的远端控制系统,就可以随时了解大棚里的土壤、空气和水肥情况等环境信息,更精准地进行日常管理。
有了这些智能化设备精准监测,从云端就能知道草莓是“渴了”还是“饿了”。“你看,这是我们的水肥一体机,我们采用滴灌的方式,将调配好的营养餐‘投喂’给草莓,实现‘按需进食’。”安英建边演示边介绍,相比传统的草莓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省时省力省人工,效益要高出三四成。
冷了有供暖,热了开天窗……用工人刘新翠的话说,“住”在这里的草莓很幸福。
据了解,和光农业园区种植的草莓有十几种。在一个专门的“试验”大棚,香野、四季红、黑珍珠、梦之莹、粉玉、梦之芙、妙7等多个品种草莓争奇斗艳。
“黑珍珠这个品种,颜色要比其他品种的草莓更深一些。香野草莓的口感更佳,就是皮薄,不易运输……”安英建对各种草莓的生长特性很熟悉,通过对生长情况进行对比,最终选出最优品种进行规模种植。
修苗、疏果、采摘、装盒……棚内,忙忙碌碌;棚外,货车整装待发。“我们的草莓不仅口感好,而且绿色健康。”安英建说,草莓今年上市以来,不仅畅销衡水及周边,还吸引不少京津等地客户前来采购。(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