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宋俊刚)为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有效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今年以来,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多点发力,持续纵深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使农村食品安全有了一个根本性的改观。
一、织网点,健全监管网络体系
强化包保责任与监管责任的有效衔接,构织农村食品经营户“网点”双重监管网络:一是加强人员培训,全年共组织乡镇、村包保干部培训5场次,培训人数600余人,解决了包保干部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有效保障包保督导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建全主体台账,对2000余户农村食品经营户按照C、D级别完善“两个责任”台账,配齐食品总监或者食品安全管理员,全面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三是开展联系通报机制,不定期对包保干部与所属分局开展隐患排查互通互报机制,确保发现隐患及时处置。
二、抓重点,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监管重心下移,建立农村食品安全闭环监管体系:一是开展专项整治,围绕农村食杂店、农村庙会等主体业态,瞄准农村市场日常消费量较多的大宗食品、儿童食品、节日食品、保健食品及地方特色食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二是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梳理,拉出清单,逐条落实、逐项销号、依规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开展复查评查,对隐患整改问题不定期进行“回头看”,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形成闭环式管理,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共检查各类食品经营主体1500户次,抽检823批次,不合格7批次,排查问题隐患85个,查办食品案件79起,有效提高了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控难点,规范提升食品小摊点
今年8月中旬以来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小摊点整治提升行动:一是建立台账,执法人员利用下班时间错峰摸排登记,详细了解登记各个小摊点数量、经营业态、经营食品种类、从业人员信息等基本情况,分区域建立监管档案;二是规范提升,统一设计统一印制“邯郸市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免费发放给食品小摊点,帮助食品摊点“亮牌”经营,共制作发放《公示栏》400块;三是严格监管,联合住建、各乡镇等部门对食品小摊点开展专项检查,严查销售“三无”、过期、假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共检查食品小摊点260余家次,下达责任整改36份,现场帮扶整改60余家,取缔不合格小摊点12家,全面规范了食品小摊点的经营行为。
四、疏堵点,“提质升级”小作坊
开展小作坊整改提升行动:一是重新梳理改造标准,按照“因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治宜、因户治宜”的原则,总结归纳了《小作坊改造提升通用标准规范》以及小麦粉、食用油、肉制品、馒头等10种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类别的小作坊加工规范;二是提升规范,对食品小作坊开展贴身帮助指导,共培育帮扶1家食品小作坊由“坊”转为“企”,涉县黍谷香食品加工厂于2024年11月5日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并成功注册黍谷香、天铁老冯、琉名斋等5件商标,打造出了一批品质优良、知名度高、市场欢迎的地方特色品牌,助推小作坊整治提质增效。
五、树亮点,培塑农村示范店
通过点对点现场帮扶,精心指导20家农村食品经营户创建为“五好”标准农村食品示范店,同时通过示范引领效应,带动其他食品经营户在食品示范店证照管理、经营过程控制、环境场所等方面借鉴学习同行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规范提升。今年先后组织现场观摩活动5次,通过学习带动100余家农村食品经营户不同程度完成提升改造。
六、解疑点,高效处置投诉案件
为彻底解决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疑惑,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股室、分局的协调力量,对食品不同类型的投诉案件分别处置,小问题快办、急问题现办、大问题督办,确保投诉处置有序、合法进行。今年以来,共接到食品类投诉79件,全部办结完成。
检查现场 图片来源: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