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虾中毒的防预与治疗

2024-10-30 17:17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魏梓濠

目前我国淡水小龙虾的养殖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其产量和养殖的面积均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同时淡水小龙虾的养殖技术和加工能力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升。根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4)》的显示,在2023年我国淡水小龙虾的总产量已经达到316.10万吨,较2022年同比增长了9.35%,占我国淡水养殖业总产量的9.26%,是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的第4位。淡水小龙虾养殖的面积也达到2950万亩,较2022年同比增长5.36%。这表明淡水小龙虾养殖业在我国的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

在养殖的过程中贯彻以“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方针,加强淡水小龙虾病害的防治。在淡水小龙虾养殖的过程中,“虾中毒症”出现的频率较高。渔农在遇到“虾中毒症”的时候找不到诱发病症的原因,因此本文在通过多种途径对“虾中毒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研究。

1.病因与症状

能够引起淡水小龙虾“虾中毒症”的原因较多,可以细分为淡水小龙虾投放前,与淡水小龙虾投放后。而造成淡水小龙虾“虾中毒症”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是与水体中的化学物质较多,主要是因为水池中有机物质的腐烂分解而来的,或者是工业污水排放进入虾池,化肥、农药和其他药物进入虾池等。下面本文会从淡水小龙虾投放前与投放后两点来阐述引起淡水小龙虾“虾中毒症”的病因。

1.1 淡水小龙虾“虾中毒症”病因投放虾体前

淡水小龙虾养殖投放前容易导致“虾中毒症”,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水源污染另一方面就是操作失误。

(1)水源污染:如果养殖淡水小龙虾时用水遭到污染,尤其是受到农药或其他有毒物质的污染,会导致小龙虾中毒。在这种情况下,淡水小龙虾可能会因为摄入或接触到这些有毒物质而出现中毒症状,感染严重时可能导致大量死亡。

(2)操作失误:在养殖淡水小龙虾投放前,没有做好事先的清塘工作这便是人为的操作失误。这强调了在养殖淡水小龙虾之前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管理,以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小龙虾中毒的操作错误。

1.2 淡水小龙虾“虾中毒症”病因投放虾体后

小龙虾投放后导致中毒的原因主要包括水质问题、运输过程中的损伤、水环境污染以及管理不到位。

(1)池中的残饵、排泄物、水生植物和动物尸体等经腐烂、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氨、硫化氢、亚硝酸盐等物质,侵害、破坏鳃组织和血淋巴细胞的功能而引发的疾病。如虾池中氨(NH₃)、 亚硝酸基(NO²-)含量过高,会出现黑鳃病;亚硝酸盐浓度超过3毫克/升时,就可能导致养殖的淡水小龙虾慢性中毒,鳃变黑[9]。

(2)工业污染水中含有汞、铜、镉、 锌、铅、铬等多种重金属元素,石油和石油制品以及有毒性的化学产品,都会使养殖的淡水龙虾中毒,造成生长缓慢,直至死亡。工业污水中的多种有毒物质,在毒性上尚存在一定的累加作用和协同作用,从而增加了对养殖小龙虾的毒害。

(3)养殖的淡水小龙虾对许多杀虫剂农药特别的敏感。目前虽然有机氯杀虫剂农 药的生产和使用在我国已经受到了十分严格的控制,但有机磷农药对淡水小龙虾也有这很大的危害,并显示出了很强的毒性。例如敌百虫、敌杀死、马拉硫磷、对硫磷等,都是对虾类造成巨大危害的的高毒性农药,除了能直接杀伤虾体外,同时也能使虾感染肝胰腺的病变,引发慢性的死亡。

1.3 症状

在养殖的过程中淡水小龙虾的临床观察可以见到两类症状:一类是急性发病,大多数是由于工业的污染水和有机磷农药等所致,这种情况会出现大批量的死亡,养殖的淡水小龙的尸体会上浮或下沉,这种情况在清晨时池水溶解氧量低下时会更加的明显;另一类是慢性发病,主要会出现呼吸困难,伴随着摄食减少,以及零星的死亡发生,伴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而造成的死亡率不断地增加,而这类疾病大多数是由池塘内大量的有机质腐烂分解而引起的中毒。在已经受到病害的淡水龙虾尸体进行剖检时,会可以看到鳃丝组织的病变出现坏死变黑的现象,但是鳃丝的表面并没有出现丝状菌、纤毛虫等有害的生物的附生,并且在显微镜下也见不到原虫和细菌、真菌等寄生类生物。

2.预防与治疗

2.1 预防

对于我国淡水小龙虾养殖前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清塘处理:在淡水小龙虾养殖前,需要对养殖的目标池塘进行彻底的清理,以去除野杂鱼,有害寄生虫等品种。这里可以使用大量的生石灰或茶粕进行清塘,但是要注意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使用生石灰清塘时,要注意不要伤害到淡水小龙虾苗,‌同时清塘后要做好上水的工作,以确保水质的适宜。

水质调控:要保持池塘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为7~8.5,水体的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做好定期换水,来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并适量的使用生石灰水来调节水质,确保养殖的小龙虾生长环境的适宜[9]。

水草种植:需要根据季节和水体环境的变化来种植适当的水草,例如如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水草的种植有助于改善水质,为养殖的淡水小龙虾提供优质的栖息和躲避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增加养殖龙虾的产量。

消毒处理:在投放淡水小龙虾种苗前,应对种苗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淡水小龙虾的消毒处理可以通过使用食盐溶液或聚维酮碘溶液稀释后进行,将即将投放的淡水小龙虾种苗浸浴在这些溶液中持续约30分钟,然后分离出来后进行病虾剔除,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淡水小龙虾种苗自身的感染率,避免进行投放以后而引发的第二次感染[10]。

试毒和解毒:在将淡水小龙虾种苗投放到新的养殖水体之后,观察一到两天时间,根据已投放淡水小龙虾种苗死亡的具体情况来采取下一步的具体措施。目的是更好的减少淡水小龙虾种苗的应激反应,‌确保将这些已投放的淡水小龙虾种苗的应激反应时间尽量的缩短。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的喷洒应激灵,以‌防止淡水小龙虾种苗过大的应激反应,最大程度的‌避免种苗因为而应激死亡的死亡率。

2.2 治疗

淡水小龙虾“虾中毒症”的治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淡水小龙虾的渔民要学会识别虾中毒的症状。淡水小龙虾“虾中毒症”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摄食减少、零星死亡或着突然大量死亡等现象。养殖的淡水小龙虾虾体颜色的变化、有增强压力的迹象、小龙虾食欲突然下降、突然死亡、肿胀和变形以及体重减轻等体征和症状都可以有效的帮助监测和诊断虾中毒的问题。

在养殖时淡水小龙虾出现“虾中毒症”的情况,需要调查养殖淡水小龙虾的虾池周围的水源,查看有无工业污染水、生活污染水、稻田污染水等排入,在查看周围有无新建的排污化工厂,若是因污水的排入而造成的“虾中毒症”的出现,需要改变池水的来源更换干净的水源

在养殖时淡水小龙虾出现“虾中毒症”的情况,将还存活的淡水小龙虾转移到经过清池消毒的新池中去,并冲入未被污染的水增加溶氧量,从而减少养殖虾体的损失,或使用没有被污染的新水源对养殖池进行稀释;

在养殖时淡水小龙虾出现“虾中毒症”的情况,对于亚硝酸盐中毒,应避免急降措施,而应采用平缓降低的措施。不应盲目加大增氧剂的使用剂量,因为这可能会加剧鱼虾的应激反应。对于吸附型和絮凝型产品,虽然能快速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但可能会导致底层亚硝酸盐浓度升高,对虾造成慢性中毒。因此,使用这些产品时应谨慎。

在养殖时淡水小龙虾出现“虾中毒症”的情况,对由于有机质分解引起的中毒,可用降硝氨和解毒安进行处理,池塘解毒安按250g/亩·米配合降硝氨1kg/亩·米,全池泼洒,可以有效缓解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对龙虾养殖中的“虾中毒症”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优化养殖管理,推动技术创新,还能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价值。(李丽 卫小林 邬金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