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冯文亮)在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的当下,校园餐的食品安全与改革问题显得尤为重要。4月22日上午,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市长殷勇走进学校、餐饮企业,围绕“保证食品安全,深化校园餐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展开调研,这一行动充分彰显了政府对校园餐问题的重视,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校园餐改革的深入思考。
校园餐绝非小事,它是重大民生工程,更是良心工程,一头连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头系着万千家庭的幸福期盼 ,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为校园餐的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四个最严”要求是保障校园餐质量的关键准则。只有坚持首善标准,将食品安全和学生健康放在首位,才能把校园餐打造成“放心餐”“营养餐”“幸福餐”。
食品安全是校园餐的生命线,是一切的基础。供餐企业作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直接责任人,必须严格把控食品进货查验、加工制作、食品贮存、清洗消毒、分餐配送等各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供餐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购来源不明的食材,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这些行为都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健康。因此,供餐企业应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从源头到餐桌,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做到让学生吃得安心,家长放心。
学校作为学生用餐的直接管理方,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还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做好膳食营养的管理教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营养的需求各异,小学阶段是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需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对能量的需求更高,同时也需要合理的营养搭配来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应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科学的食谱,提供多样化的菜品选择。此外,还应强化家校之间的沟通合作,推动与德育相融合。比如开展“光盘行动”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将德育融入到日常的用餐过程中。
家校共治是提升校园餐质量的重要途径。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对校园餐有着密切的关注和参与的权利。应建立家长参与监督的长效机制,如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定期对学校食堂和供餐企业进行检查,参与食谱的制定和评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校园餐信息平台,家长可以实时查看食材采购来源、加工过程、营养成分等信息,实现信息透明化,增强家长对校园餐的信任。
层层压实责任是保障校园餐质量的制度保障。从政府部门到学校,从供餐企业到具体工作人员,都应明确各自的职责。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落实责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学校校长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对食堂和供餐企业的日常管理;供餐企业负责人要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负总责,确保每一份餐食都符合标准。只有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才能让校园餐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深化校园餐改革,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相信在各方的协同合作下,一定能为学生打造出安全、营养、美味的校园餐,让学生们在健康的饮食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