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多才)武威市以“四个最严”为遵循,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对标做好“规定动作”,精心谋划“自选动作”,念好“新、实、合”三字诀,答好“机制创新、责任落实、服务群众”三张卷,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保障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
念好“新”字诀,答好“机制创新”卷。建立“1+N”项制度规范,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制定出台《武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武威市食品安全工作约谈制度》《武威市食品安全“三书一函”制度》等制度规范15项,构建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为落实食品安全有关制度的范围、标准、时限、权限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发出《约谈通知书》29份、《整改通知书》25份、《敦促提醒函》12 份,全力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念好“实”字诀,答好“责任落实”卷。细化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督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三大责任,市、县、乡、村四级党政领导干部2805名全覆盖对应包保A、B、C、D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9747家,开展包保主体督导3.9万家次,工作督导完成率100%,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得到全面落实。一是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定期召开风险会商会,研判食品安全,共商监管对策,强化工作措施,防范化解风险。二是建立联合督查机制。坚持做到食品安全检查全覆盖,市级做到每年两次全覆盖督查;县区级每季度开展一次辖区内重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面监督检查;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日管控、 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完成日管控记录177.6万条、周排查记录13.4万条、月调度记录2.9万条。三是建强应急管理机制。制定《武威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在古浪县成功举办武威市(Ⅲ级)暨古浪县(Ⅳ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演练采取“现场解说+实景回放+现场模拟处置”的形式进行,全流程、多角度展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有效检验了应急预案,锻炼了应急队伍,普及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了应急处置常识,达到了以演练促实战、以实战促提升的目的。
念好“合”字诀,答好“服务群众”卷。一是食安委办发挥牵头抓总,形成部门合力。定期召开食品安全风险研判会,整合监督检查、专项抽检、舆情反映等数据,认真分析研判。2024年,全市督导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9万家次,发现并及时处置食品安全风险隐患2014条,有力保障全市食品安全。二是运用智慧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大力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透明车间+阳光仓储”,实施“网络”智慧监管,全市8175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入“陇上食安”监管平台,用“电脑”换“人脑”,开展网上巡查和24小时实时监控,集体聚餐备案登记“一网办理”,实现监管过程可“视”可“查”可“溯”,让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食品安全。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形成社会合力。围绕“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主题,市、县区食安委办和市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结合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分层面地开展了“百名局长进校园 千名所长进企业”“网红餐厅”“媒体进企业”“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宣传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公众参与性强的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共同营造安全、放心、满意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