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彭泽县通过发展现代化大棚蔬菜种植,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眼下,各乡(场、区)镇农业示范基地的大棚蔬菜也陆续迎来了丰收季。
走进黄花镇东红村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分组穿梭于藤架间,手法娴熟地采摘豆角。分拣区工作人员将鲜嫩豆角按品相分类装箱,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据悉,该基地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项目,通过"企业+合作社"模式盘活土地资源,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在县政府的政策、技术帮扶下,通过加大建设合作产业供应链,我们目前种植的豆角、辣椒等产量突破3500斤,部分能达到4300斤。”彭泽县农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理曹彭皓高兴的表示,“未来,我们还将进行产业融合,通过配送食堂、商超等方式来提升产品效益。”
此前,黄花、龙城等乡镇的蔬菜基地建设时,大都存在大棚土壤贫瘠的问题,部分贫水区因干旱导致供水成本增加,设施方面存在卷被机故障率高、棚膜老化影响透光等问题。全县通过专项扶持资金、技术指导培训等方式,帮助完善滴灌系统、组织土壤改良试验,并协调专家团队优化设施维护方案,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位于芙蓉墩镇的心连心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的辣椒也迎来了丰收,园区内呈现出一片繁忙而热闹的景象,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打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了解,心连心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大棚内配备了先进的智慧农业系统。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并根据辣椒的生长需求自动调节灌溉、施肥和通风设备,为辣椒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
“通过物联网系统,我们能实时掌握土壤墒情、光照强度等数据,及时调整灌溉、施肥和通风,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辣椒的病虫害发生率也下降了40%,亩产比传统种植提高了30%。”心连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产品生产部经理杨新涛说道。
心连心现代农业示范园今年辣椒种植面积达100余亩,预计每亩产量3800余斤。此次丰收不仅是辛勤劳作的成果,更是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