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张坤)“校园食安无小事,健康成长系万家”。近年来,一场关于校园食堂的变革正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各地通过硬件升级、管理创新和理念革新,着力打造高标准食堂,不仅守护了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更将营养健康、节约风尚和阳光透明的理念融入日常餐饮服务。本系列报道聚焦全市高标准食堂建设实践,展现从后厨到餐桌的系统性变革,记录这场关乎师生健康的民生工程。今天,我们走进遂川县雩田中心小学,探寻其校园食堂的“品质密码”。
遂川县雩田中心小学食堂
以安全、营养、透明书写校园食品温暖答卷
近年来,遂川县持续深化校园食品安全提升,通过硬件提质、管理创新、服务优化,全力打造安全、营养、透明的校园餐饮环境。
硬件升级与环境优化
打造现代化用餐空间
走进遂川县雩田中心小学食堂,明亮整洁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食堂严格遵循“明厨亮灶”标准,采用全透明玻璃隔断,家长和师生可直观看到后厨加工操作全过程。功能分区科学合理,食材储存区、清洗切配区、烹饪区、备餐区标识清晰,配备热力消毒设备,确保食材存储安全。
食堂内设置“食育文化长廊”,展示饮食健康知识和学生创作的食育主题手抄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老旧设施到智慧化、人性化的用餐空间,遂川县雩田中心小学食堂已成为区域校园食堂建设的“标杆样板”。
管理机制创新
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遂川县建立“市场监管+教育”双方协同机制,联合制定《校园食品常态化督查工作方案》《遂川县中小学食堂自行采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明确学校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推行“四不两直”检查模式,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随机抽取学校食堂进行突击检查。
在日常管理中,学校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建立食材采购“黑名单”制度,对供应商资质、食材检验报告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明厨亮灶”智能监控系统,对后厨操作违规行为(如未佩戴口罩等)自动预警,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
营养升级与食育融合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科学配餐与营养管理:由专业营养师依据学生年龄和生长需求,制定每周营养均衡食谱,并通过“营养分析系统”动态调整菜品搭配,确保每餐提供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食堂推行“小份菜”“半份菜”服务,既满足不同食量需求,又减少食物浪费。
遂川县雩田中心小学 图片来源:吉安市市场监管局
厨房小课堂 图片来源:吉安市市场监管局
食育课程与实践活动:将食育教育融入校本课程,开设“厨房小课堂”,组织学生参与食材清洗、烹饪体验;通过“光盘小达人”“营养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培养节约意识。
多元监督与长效治理
构建阳光透明机制
遂川县坚持“开放监督、全民参与”理念,构建“家长监督+社会评议”的监督网络。学校成立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定期组织“家长陪餐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食材采购、试餐评价。
家长委员会参观学校食堂 图片来源:吉安市市场监管局
此外,学校增设“食安意见箱”,家长、学生可随时反馈建议,同时,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进校园活动,把抽检的选择权交到学生、家长手中,广泛征集师生、家长意见,推动食堂服务持续优化。通过多维度监督与反馈,遂川县雩田中心小学食堂实现了从“学校自主管理”到“家校社协同共治”的转变。
从“安全供餐”到“品质育人”,遂川县雩田中心小学食堂的升级实践,不仅是校园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更是践行“五育并举”理念的生动体现。当智能设备守护食材安全,当营养配餐滋养成长,当全民监督筑牢防线,高标准校园食堂正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书写着新时代教育民生工程的温暖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