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赵永恒 记者黄官国)在上海浦东新区一座现代化食品企业的生产车间,身着深蓝色制服的诸多身影正穿梭于配料间、仓库和化验室。他们时而驻足查看食品添加剂保管情况,时而俯身记录原料标签标识,不放过任何细节——这不是日常监管检查,而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精心组织的食品安全检查员现场实训的现实场景。
为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及检查履职能力建设,2025年初夏,浦东市场监管局将培训课堂搬到企业第一线,启动首轮沉浸式食品安全全链条风险隐患排查能力提升现场实训。这不仅是落实中央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要求的扎实行动,更是筑牢守护千万市民“舌尖安全”防线的关键。
精心筹备,设计清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实训制定《实训工作方案》《现场实训安排》,加强组织发动工作;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SGS的资深专家深度参与,强化实训专业度;聚焦辖区产销旺盛食品类型及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要求,选取肉制品、糕点作为实训重点品类;精选企业点位开展实地踩点,围绕食品生产经营常见风险隐患问题,贴合监管实际设计“问题”清单。参训学员投入实训前,预先接受集中理论学习,由富有经验的执法支队监管老师及机构专家讲授监督检查基本流程、检查内容、相关食品标准、全链条追溯以及被检查企业常见问题等内容。让参训学员提前学习钻研《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要点表》,深入理解产品相关标准,带着日常监管中的疑问与经验走进现场。从事食品经营环节监管的基层市场监管所学员表示:“这样的实训能让我进入平时未涉足的食品生产领域,对食品来料加工、出厂检验、终端销售整个链条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要求有了更完整的认识,补全了监管技能拼图,我对即将到来的现场实训充满期待。”

组织发动
深入企业,仿真实战。在企业现场,参训学员被分成两组,由专家带队深入生产核心区域,开启一场高强度的实战之旅。在配料间,一组学员敏锐发现,一包开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结余数量与实际库存不符。带教老师现场指导:“记录不精准就是风险漏洞,必须追查使用过程,确保每一克添加剂去向可溯。”转入化验室,学员立刻注意到自行配置的两种试剂缺少标签标识。“试剂不明等于检验无效,”专家点评道,“这直接关系到出厂检验数据的可靠性,是监管必查项。”走进食品添加剂仓库,二组发现部分添加剂未离墙存放,同时仓库内还存放有一包普通原辅料。“添加剂分区管理是底线要求,”专家当场警示,“物理隔离不到位,交叉污染和错用误用的风险会急剧上升。”

深入现场
剖析文件,深挖“真相”。如果说现场检查考验的是“眼力”,文件审查则是“脑力”的终极对决。实训中,参训学员对企业文件资料发起了一场精密“解剖”。两个小组围绕一批次食品的追溯性记录展开“攻防”:一组紧盯设备管理,发现温湿度监控记录存在断档,部分计量器具校准超期——直接动摇生产环境合规性根基;二组深挖制度执行,查出4月“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流于形式,培训计划与实际执行明显脱节——暴露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缺失。“当你能从一页投料记录追出供应商资质瑕疵,从原料库存记录发现生产配料量偏差,才算真正掌握了监管精髓。”SGS专家在复盘时点破关键。

点破关键
提问答疑,交流提升。随着夕阳西下,这场持续8小时的高强度实训进入总结阶段。会议室里参训学员围坐一堂,在专家带领下逐一复盘问题、剖析根源、探讨解决方案。学员纷纷就预包装食品腰封标识标示的合规性、出厂检验报告与委托外检报告的查验要求等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问求教,在场的监管带教老师、第三方机构与企业专家热情回应,为学员们答疑解惑。食品生产特食处负责人总结强调,“与以往不同,本次实训以打通监管链条,提升食品安全检查员全链条风险隐患排查能力为出发点,实现基层执法单位干部来源和食品各环节监管岗位的双覆盖,有效促进了食品各环节的监管技能融合与经验交流,为参训学员塑造食品安全整体化思维打下基础。”

答疑解惑
守护“舌尖安全”永无止境。当参训学员走出实训企业时,他们的记录本上已写满学习收获,而更深的改变发生在认知层面——监管不仅是查找问题,更是预见风险;执法不仅是执行标准,更要筑牢从农田到餐桌链条上的每一道防线,这样才能让百姓的餐桌真正安全与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