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赵永恒 记者黄官国)上海虹口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始终立足民众食品药品安全需求,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打造特色食品药品科普“虹口模式”,食品药品科普站、食品安全科普实践课、食品安全社区科普讲座等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多样更优质的“家门口”的食品药品科普服务,让食品药品科普知识真正与市民“零距离”。
以“科普站+科普角”打造科普主阵地。建成一批常年面向公众开放的食品药品科普站、科普角(墙),包括市级科普站4家、区级科普站4家、科普角(墙)15个,覆盖全区8个街道,进行专业特色突出,定期更新,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普展示。不断拓展覆盖领域,食品药品科普站、科普角(墙)建设已延伸至养老服务场所、学校、市民驿站、居委会、基层市场监管所、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等,诸如在兰公馆养老院科普站建成全市首个养老机构食品药品科普站,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食品药品科普站是全区首个校园科普站,江湾镇街道第五市民驿站食品药品科普站是全区最早建设的科普站。
以“科普站+讲师团”汇聚科普服务动能。以基层市场监管所年轻骨干为主力,组建食品药品科普站服务中坚力量,以“请进来”方式,邀请社区居民、学生、养老机构住院老人及外卖小哥等,通过开展多元化的讲座、参观、实践等科普服务活动,推动食品药品知识的普及,传播科学饮食、理性消费观念。四川北路市场监管所科普站依托基层市场监管所资源优势,由执法人员每月15日在站内免费提供食品快速检测服务,公开公示送检品种、项目和结果。针对节假日食品安全风险,在各科普站开设科普讲座,关注理性购买保健食品、科学储存食品、合理均衡膳食、反对食品浪费等,2025年伊始已经开展7场科普站食安科普宣教活动。
以“科普站+活动”丰富宣教载体。让科普站食品药品科普服务流动起来,聚集社会资源,加强与部门、街道、学校、机构等联动合作,以“走出去”方式实现食品药品科普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以“食品安全科普实践课”形式走进中小学、暑(寒)托班,设置科普讲课、互动游戏、快速检测实验等环节,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2025年寒假期间为各街道寒托班学生共计配送8节食安科普课程。将营养健康、理性消费等食品药品科普知识送到老年人身边,邀请食品专家进社区开展专题讲座,在街道党群活动中心、居委会开展食品药品科普讲解和“你送我检”服务。2025年针对居民关注的农药残留问题,科普站科普服务将走入居委会,把食品快速检测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增强居民食品安全信心。
科普知识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