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戴正聪 王正心)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工作,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协同应对能力,日前,浙江省食药安办在义乌市召开2024年上半年全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风险预警交流会。
会议现场
会上,省市场监管局通报了2024年上半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情况,以“六个聚焦”为主线,围绕标准变更、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热点、产业发展等方面,对上半年全省食品安全风险形势及风险隐患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判,梳理形成包括区域、品种、企业在内的40余条重点风险隐患清单,为各地后续开展风险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监管靶向和决策依据。公安、农业、卫健等省食药安委成员单位、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相关业务处室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围绕抽检监测、日常监管、案件查办等工作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行了充分交流。11个市局和8家省本级承检机构分别就风险治理一件事改革、区域特色食品产业质量提升、抽检数据分析研判等工作情况作了汇报发言。期间,与会代表赴义乌市炒货食品产业质量提升示范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对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取得的实效给予高度评价。
会议充分肯定了全省在风险预警体系建设、风险治理闭环管控、风险信息交流共享、抽检数据分析利用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今年以来,浙江全新打造了“3+N”立体化的风险预警指挥体系,以省、市、县三级指挥(综治)中心为核心,2600余家监测哨点为支撑的风险预警指挥架构已基本建成。在风险治理一件事改革的推动下,各地体系机制越来越完善,风险隐患排查越来越深入,监管靶向越来越精准,“检研协同、检管结合、检打联动”的监管模式效果也日益显著。
会议指出,风险预警交流是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变革的重要牵引,各地要把该项工作放在风险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考量,在改革机遇中塑造优势,在攻坚克难中开创新局。一要强化对食品安全标准变化的多维审视和应对策略。监管部门要始终保持对标准变化的敏感性,实时关注国内外标准动态的更新及差异,及时对应标准制修订内容调整抽检靶向,以提高监管工作与标准的契合度。同时指导企业调整生产流程或产品配方等以确保产品符合新标准。检测机构要对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内动态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做好对新标准及检测能力的评估和有效衔接,确保新标准在内部和外部具备一致性。二要强化对新型食品销售模式的源头管控和监管力度。针对外卖、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数字化发展催生的全新业态,监管部门要丰富风险线索摸排手段,加大专项抽检力度,实施生产流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双向追溯、闭环管理,加强与行政机关案件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协作配合,合力解决新业态食品安全领域“采样难、处理难、取证难”等问题。三要强化对智慧监管系统的有效运用和服务效能。充分发挥食安数字化治理先发优势,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持续深化“浙食链”等1+N应用场景,推动构建以“检测+溯源+责任传导”为目标的风险隐患闭环管控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溯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实施差异化监管,科学配置行政资源,把基层监管力量调配到刀刃上,推动从无差别、粗放式监管向精准化、高效能监管转变。
下一步,全省要准确把握省域食品安全形势,强化数据分析、风险研判和标准修订工作,推动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力量共融,积极构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新格局。一是深化预警体系建设,织密立体化风险防控网。持续优化风险预警指挥网络,为风险预警交流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二是提升分析研判能力,创建智慧化预警新生态。加快推进数字化技术与食品安全监管深度融合,为科学决策提供强化风险的精准性与预见性。三是强化风险治理实效,构建精细化风险安全网。建立风险治理台账,通过现场检查、回头看及评价抽检等方式,确保治理措施落地生根。四是拓宽协同共治渠道,打造多样化共治新格局。深化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工作,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杭州海关、省粮食和物资仓储局、省林业局等相关食药安委成员单位,省市场监管局食品业务处室,各市县市场监管局食品职能处(科)室相关负责人,高校、协会以及承检机构专家参会并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