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汪婷 记者王正心) 近年来,温岭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三个导向”为引领,全力开展海捕虾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海捕虾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破解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风险,强劲推动产业全链升级。目前,海捕虾抽检合格率为91.2%,较整治前大幅提升30%。今年,该局获评2024年度全省“风险治理一件事改革成效突出单位”,《温岭激活新质生产力赋能海捕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全省风险治理一件事改革典型案例,系台州唯一。
坚持问题导向,力克保鲜技术难题。该局召开专题推进会、座谈会,深入走访、蹲点调研虾米生产合作社、渔港码头等重点场所。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方圆检测集团等单位采集大量样品开展技术攻坚,坚持标准先行,组织数10次出海试验、200余次比对试验后,成功研制出合格率可达100%的新复配保鲜添加剂,编写《海捕虾保鲜操作技术规程》,严格规定保鲜剂、作业要求等操作标准,固化实验成果。
突出结果导向,抓实风险源头治理。新增专项抽检560批次,合格率达91.2%,将不合格渔船纳入黑名单限期整改。推动渔船、虾米生产企业自检自控,执行原料“批批检测”“预警熔断”机制,集体抵制多次不合格的供应商,倒逼源头整改。跨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执法专班蹲点渔港码头,利用“浙渔安”系统全天候监控渔民海上保鲜操作,严厉打击海捕虾保鲜剂滥用行为。累计约谈首次检测超标渔船8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10份,行政处罚多次抽检不合格渔船3艘。累计集中培训海上作业人员2000余人次。督促26家渔业公司组织开展渔民全员培训,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万多份,签订责任书2000份。
强化目标导向,赋能产业全链升级。重点推进渔港渔船数字赋能、海虾冷链物流提升等项目,积极推广渔船冷冻冷藏和烘干保鲜技术,从源头上规避保鲜剂保鲜环节。已推动渔船技改200余艘,落实补助最高达40万元/艘。捕捞环节指导渔船将冰框高度由原来的30cm改为10cm—15cm,推广以浸泡法、喷淋法保鲜。加工环节推广烘干技术、增加原料清洗次数和更换频次等多种新型保鲜手段,有效提升海捕虾加工质量。扶持一批完成改造且操作规范、抽检结果持续良好的渔船,授权使用“温岭海鲜”区域公共品牌,正向引导渔船规范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