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王正心) 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皋泄村,一座孕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晚稻杨梅”与“皋泄香柚”的海岛乡村,曾因产业单一、销路受限面临发展困境。近年来,该村以食品安全为基石,以“土特产全链开发”为核心,深化“千万工程”,通过品质强链、业态延链、机制固链,推动农副产品销售质效双升,探索出依托具有海岛特色的食安共富新路径,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2万余元。
做强“食”产业,夯实共富根基。该村创新构建“农特产品产业链”模式,将食品安全管控贯穿生产全链条。科技赋能保鲜攻坚,针对杨梅保鲜期短、损耗率高的痛点,引入可移动电场恒温冷库,延长晚稻杨梅保鲜期至30天,破解“雨天抢摘贱卖”困局。加工链条提质增效,成功引入东都新利18官网app下载 等10家精深加工企业,建成杨梅全自动酿酒生产线、柚子深加工基地,年消化鲜果200余吨,开发杨梅酒、柚子皮糖、蜂蜜柚子茶等产品,推动次等果利用率提升50%。品控体系标准化,属地市场监管局专门设立地理标志产品服务小组,成功指导该村8家农户建成“5S香柚工坊”,推动86家次企业规范使用“舟山晚稻杨梅”“皋泄香柚”地理标志红标,浙食链上链率达93.02%,实现“从田间到舌尖”全程溯源。
激活“播”动能,拓宽增收渠道。以人才培育和数字营销双轮驱动,打通农产品增值通道。村播矩阵拓销路,该村成功打造“柚香梅林”共富工坊直播间,培育青年助农主播30余人,开展“朱缀绒党建直播间”“青创直播”20余场,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通过统一品牌、统一品控、统一物流的“三统一”模式,推动皋泄香柚单价稳步提升,线上年销40万斤,助农增收200万元。技能提升强根基,组织电商运营、食品加工等培训50余场,参与直播合规培育10余场,完成15款产品标识标准化升级,培育“土特产推荐官”等本土人才30人次,为产业链注入人才活水。品牌IP塑价值,成功培育“洩洩农”“杨meimei”“柚leilei”等特色商标,同步推出精品礼盒装,实行统一收购代销,并借力义乌森博会、浙江农博会等平台展销,带动香柚、杨梅溢价超30%。
深耕“融”文章,绘就食旅画卷。深耕农文旅融合,构建“可感、可品、可游”的食安共富生态。红色研学链资源,以“朱缀绒先进事迹陈列馆”为核心,整合好书记香柚园、农产品展厅等节点,带动“王家大院”等周边餐饮10余家新业态入驻。花园场景促消费,成功融合东海文廊驿站等景观,打造“果意宽窄巷”,开发“蔬菜认养”“花香暖岙”沉浸式项目;结合贾施岙水库生态修复,建设露营基地、滑草场,形成“春摘杨梅、秋采香柚、四季游园”的“食安+旅游”IP,实现“吃住游”一体推进。探索建立“乡村食安科普矩阵”,在村文化礼堂设食安体验区,举办“节气食安课”4场;依托新建的区级食安科普基地,开发“梅浓柚香”“渔都厨房”等特色课堂,深化游客对本土农产品的品质认知,通过持续拓展食安科普研学、加工体验工坊等新场景,为乡村共富注入新动能。
皋泄村的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从“土疙瘩”到“金钥匙”的共富密码,为海岛地区破解产业瓶颈提供了可复制的“皋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