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庞静 周念)为切实保障群众“菜篮子”消费知情权,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管局近期开展“生鲜照明设备”专项治理行动,对农贸市场、商超、水果店、水产店等场所滥用“生鲜灯”乱象。此次行动通过“源头治理+长效监管”双管齐下,成功构建起生鲜食品“素颜示人”新秩序。
图片来源:巴南区市场监管局
图片来源:巴南区市场监管局
行动采取三级联动机制,由分管副局长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集结执法骨干力量,历时两周对全区23个街镇的生鲜经营主体进行“地毯式”排查。执法人员在溯源检查中发现,部分商家违规使用特殊光谱照明设备,人为制造“视觉假象”——使肉类呈现不真实的鲜红色、果蔬展现过度饱和色泽,严重干扰消费者品质判断。
针对这一现象,巴南区市场监管局态度坚决,对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举措。现场对23起违规行为予以处罚,针对情节较为严重的4起案件,迅速启动立案调查程序。为防止问题反复,巴南区市场监管局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不仅增加日常巡查频次,还不定期开展抽查行动,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此外,巴南区市场监管局约谈农贸市场开办者,明确要求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场内管理和监督。同时,积极推广标准化照明改造方案,引导商家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照明设备,从源头上确保生鲜商品以最真实的状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巴南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全方位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安心、更放心,为巴南区营造更加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