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梓 王水亮 黄琳 记者陈家华)五谷杂粮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健康主食选择,五谷杂粮的安全性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对此,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谷物类杂粮产品专项研究性抽检。该专项抽检了市面上常见的包装或散装的五谷杂粮产品,即荞麦米、燕麦米、高粱米、大麦米、小米、薏仁米和玉米粉(片、渣),共7类、140批次。检测项目涉及三类7个,即污染物——铅(以Pb计)、总砷(以As计)、镉(以Cd计)、铬(以Cr计),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真菌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
有包装的五谷杂粮的“体检报告”
包装产品抽检了麦德龙、夏商、闽篮、新华都、永辉、沃尔玛和华润万家等超市,含预包装和非定量包装共65批次,涉及荞麦米、燕麦米、高粱米、小米、薏仁米和玉米粉(片/渣)6类。
体检结果:各项目均符合国标限量要求,合格率100%。
1、污染物项目:铅(以Pb计)、总砷(以As计)、镉(以Cd计)和铬(以Cr计)检出值均低于限量值。
2、食品添加剂项目:均未检出二氧化硫。
3、真菌毒素项目:均未检出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检出值均低于限量值。
抽检结果显示,小米、燕麦米、薏仁米、高粱米各1批次铅的检出值与国标限量值(≤0.2 mg/kg)接近,分别为0.191 mg/kg、0.193 mg/kg、0.182 mg/kg、0.182 mg/kg。薏仁米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值和国标限量值(≤5.0 μg/kg)接近,为4.68 μg/kg。
散装的五谷杂粮的“体检报告”
散装产品主要抽检了小食杂店、便利店、食品店、粮油店、农贸市场和超市,共75批次,涉及荞麦米、燕麦米、高粱米、大麦米、小米、薏仁米和玉米粉(片/渣)7类。
体检结果:各项目均符合国标限量要求,合格率100%。
1、污染物项目:铅(以Pb计)、总砷(以As计)、镉(以Cd计)和铬(以Cr计)检出值均低于限量值。
2、食品添加剂项目:均未检出二氧化硫。
3、真菌毒素项目:均未检出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检出值均低于限量值。
抽检结果显示,2批次小米铅的检出值临近限量值(≤0.2 mg/kg),分别为0.181 和0.195 mg/kg。
●以上产品虽有检出重金属污染物或真菌毒素,但检出值均在国标限量值以下。国标限量值是指在食品原料和(或)食品成品可食用部分中允许的最大含量水平。黄曲霉毒素、重金属等项目目前暂无可靠有效的去除方法,只要将其控制在安全限量水平以下,并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风险。
※部分项目解读
铅(以Pb计)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是一种蓄积性的重金属,只有当人体中铅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发身体不适。6批次产品的铅项目检出值较高,有可能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土壤、空气、水等途径导致铅污染。
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有毒真菌代谢产物,是强致癌性的真菌毒素。食用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食品,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在粮油食品检测中常以黄曲霉毒素B1作为污染指标。食品受到黄曲霉毒素B1污染,可能是生产企业原料贮存不当受到黄曲霉等霉菌污染,或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生产工艺不达标、成品贮存运输不当造成,也可能是流通环节的运输和贮存不当导致。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食”刻科普:
五谷杂粮销售,有讲究
铅污染风险:建议生产厂家在原料采购加强进货检验,避免购进已知潜在风险产地的货源,防控铅污染风险。较大规模的经营主体在进货时加强对铅风险项目的检验。
黄曲霉毒素B1污染风险:建议生产厂家在采收、储存和加工等过程中遵循控制黄曲霉毒素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原则,如原料筛选去除霉粒,储存场所保持干燥通风、及时隔离受感染的原料(避免交叉污染)、定期监测环境湿度或原料温度及水分含量等。建议经营主体选用无污染的合格容器盛放无包装产品,定期做好盛放容器的清理清洁,防控黄曲霉毒素B1超标风险。
五谷杂粮选购,有妙招
一看:有包装产品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和保存条件。散装产品建议在正规场所和渠道购买,购买时查看销售标签信息。
二摸:好的杂粮表皮光滑,颗粒饱满。
三闻:闻有没有天然的味道,如小米的香味。存放时间越长,香味越淡。
五谷杂粮储存,有方法
1、五谷杂粮放置在密封容器中,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较好的地方保存,防止潮湿、发热、霉变和生虫。
2、建议不要购买太多,尽快食用,不要食用过期及霉变食品。
五谷杂粮吃法,有学问
1、粗细配:杂粮每天的摄入量占主食的1/3-1/2,杂粮里含有较多的纤维素,长期过量食用将导致胃肠蠕动减缓,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钙、铁、锌的吸收。在添加杂粮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慢慢增加比例。
2、多样化:建议多种五谷杂粮品种搭配食用,既可以达到营养均衡,如黑米中含有花青素,小米含有胡萝卜素,又可以降低个别易受真菌毒素污染的品种带来的风险,如玉米、薏仁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