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玉泉“食安小记者”:一堂跨越千年的新闻启蒙课

2025-05-22 18:22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黄俊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陈炳秋)5月20日,广州市黄埔区玉泉学校多媒体教室内不时爆发出惊叹声与欢笑声,中国食品安全报广东记者站封梅康老师受邀走进校园,带来的"新闻写作魔法与主持人修炼"主题课为该校"食品安全科普视频创作基地"注入了专业力量。这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课堂,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解读,更是对校园食安科普教育的深度赋能。

 课堂上同学们认真聆听  图:中国食品安全网


古诗里的新闻密码:28字暗藏六要素

“新闻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真相的温度。”课堂伊始,封老师抛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这首《清明》古诗,其实是篇唐代'新闻稿'!"封老师讲解着诗句,瞬间点燃全场好奇心。随着"清明时节雨纷纷"逐句展开,学生们发现诗中竟完整包含新闻六要素:时间(清明)、地点(路上)、人物(行人)、事件(问酒家)、经过(借问)、结果(遥指杏花村)

"诗人用28个字完成要素俱全的报道,我们做食安新闻也要这样精准。"各年级听课的学生们纷纷在笔记本上画出思维导图,将诗句与食堂突击检查的新闻要素一一对应。这种古今对话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可触。

WPS拼图0.png

 学生代表与老师合影  图:中国食品安全网


主持人的"三重修炼":眼睛、耳朵和心灵

“主持人不仅是‘传声筒’,更要成为观众的‘眼睛’。”进入第二部分,封老师搬出“主持三板斧”: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即兴应变。"当好主持人不是背台词,而是要成为信息的'翻译官'。"他邀请学生模拟采访场景:面对镜头介绍校园食品安全基地。起初,上台的学生紧张得攥紧话筒,声音发颤。封老师笑着示范:“把镜头想象成你的好朋友,用讲故事的语气说话。”

 《食安小探》主持人采访学校食品安全负责人  图:中国食品安全网


《食安小探》诞生记:话筒传递责任

活动高潮是"食安小探"栏目主持人选拔,经班级推选的学生代表依次举手自我介绍,在各个提问环节自信回答。经过多轮考核,选定10名学生作为食品安全科普视频创作备选演员,其中五年级和七年级的两位同学成为第一期《食安小探》主持人,将代表栏目现场视频采访玉泉学校食品安全负责人。

这堂90分钟的课程,不仅播下了新闻理想的种子,更让玉泉学子懂得:在这个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理性表达与负责任发声,才是真正的“笔尖魔法”。 封老师在结课时强调:"新闻不仅是记录,更是守护。当你们举起话筒时,就是在为食品安全筑起一道特别的防线。"

此次公益课堂是中国食品安全报广东记者站与广州市黄埔区玉泉学校共建“食品安全科普视频创作基地”赋能计划的重要一环。基地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开设采访、剪辑、舆情分析系列课程,并联动媒体开展“校园新闻大赛”。“我们期待孩子们既能用笔和镜头记录真相,也能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玉泉学校负责人在采访中说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