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来阳江,尝这道延续千年的美味——春砂仁

2025-05-14 19:39来源:广东阳江发布 编辑:黄俊

上个月“广东三宝”在广州正式亮相作为手信,这盒福匣集新会陈皮、化橘红、春砂仁三类岭南道地农产品春砂仁也由此被更多人熟知、喜爱。

微信图片_20250514190812.jpg

广东三宝

春砂仁作为一味草药,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隋唐时期,很多书籍都提到了“缩砂密”,也就是砂仁,说它们出自波斯国。而春砂仁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原产砂仁,它浑身是宝,花、果、根、茎、叶均可入药。

《中药大辞典》载:“砂仁生产广东、广西等地……以阳春砂仁质量为优。”

《中国药学大辞典》载:“阳春砂仁饱满坚实,气味芬烈……其他砂仁则干缩扁薄,气味俱弱。”

《本草纲目》上也载有:“姜科植物春砂仁,性温味辛,功用行气调味,和胃醒脾,主治胸脘胀满,胃果食滞,噎膈呕吐等症。”对阳春砂仁推崇之至。

2000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的中药成方中含砂仁的就有21种之多。

中国人讲究医食同源,注重调补。如今,药性温和、营养丰富的春砂仁,除了入药之外,也渗透在诸多美味佳肴当中,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面。

砂仁蒸排骨,对胃病有特别疗效,而且对胃痛、胃胀气,以及妇女怀孕、安胎也有好处,是阳江人家庭中最常做的一道膳食。

春砂仁猪扇骨汤有理气温中、化湿醒脾的作用。在促进食欲、健脾驱寒方面当仁不让是汤品中的佳品。还有砂仁猪肚汤、砂仁蒸猪腰、砂仁蒸鸡、砂仁蒸鱼等也是很多人喜爱的美味药膳。

此外,“春砂蜜”“春砂糖”“春砂蜜饯”“砂仁茶”“春砂酒”等阳春地方特色产品更是远销各地。时光荏苒,春砂仁的味道植根于一代代岭南人的记忆中,阳春砂仁产业也在坚守古法传承中不断创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一、种植面积7年翻两番,生态向好形成良性循环

作为砂仁中的上品,春砂仁十分有“个性”,它不接受大棚“驯化”,只愿意寄生在桫椤、杉树荫蔽下的腐殖层。如此“桀骜不驯”的春砂仁,为何对阳春的土地“情有独钟”?

阳春市恒豐实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林靖为记者解开疑惑,作为“中国春砂仁之乡”,阳春常年光照充足,雨热充沛,全境群山环抱,年平均气温22℃,森林覆盖率达68.37%,对喜爱生长在潮湿坡地和树荫下的春砂仁而言,正是理想的“安家”之处。

微信图片_20250514192526 拷贝.jpg

还未采摘的春砂仁 蓝军 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当地的春砂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蟠龙金花坑春砂仁基地坐落在蟠龙山脚下,最初仅有原始野生春砂仁187亩。“2008年至今,基地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100亩。”林靖说,蟠龙山范围适宜种植面积超30000亩,未来还有很大的扩种空间。

“种春砂仁要先种树。”该基地场长梁方生说,只有先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林木,然后才能种出品质上乘的春砂仁,形成林上林下共生共存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2011年以来,该基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植树造林超4000亩。

“如今,村民们都明白了生态效益就是经济效益的道理。”蟠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薛进成说,在蟠龙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春砂仁,这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山林的好坏直接影响春砂仁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村民们对这片山林爱护有加,日常都会积极参与巡山、植树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514192539 拷贝.jpg

收获的喜悦 蓝军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阳春市恒豐实业有限公司以金花坑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当地农户及周边乡镇农户6000多户,种植春砂仁达5万多亩,提供季节性农民就业超过6000人,春砂仁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目前,阳春市春砂仁种植区域遍布17个镇(街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阳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该市春砂仁种植面积为2万多亩,2024年跃升至9.51万亩,鲜果产量达3631吨,产值14.38亿元。

春砂仁种植面积在7年里翻两番,可见产业发展势头之迅猛。以春砂仁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书写在阳春这片绿意盎然的大地上。

二、辛勤劳作栽得珍果,良种良法助力提质增产

在春湾镇钟蕉垌村一处春砂仁种植基地,种植户钟伙金正忙着打理林地间的春砂仁苗,小心翼翼为其除草。空隙时,他一手支着膝盖,一手擦去额上的汗水,带着皱纹的眼角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去年是砂仁‘小年’,今年产量应该会有提升。”钟伙金说。

“种春砂仁要有十足的耐心。”钟伙金说,春砂仁的花朵比较特殊,开在地表以下的匍匐茎上,离地面仅几厘米,难以被昆虫授粉,只能依靠“抹粉法”“推拉法”等方法进行人工授粉。

微信图片_20250514192559 拷贝.jpg

春砂仁人工授粉 梁文栋 摄

人工授粉并不是一份轻松活。林靖告诉记者,春砂仁会循环不断开花一个月,花期中每天都需要在同一处来回授粉。授粉时操作力度要适当,还要避免踩踏已授粉的花,难度非常大,只有经验丰富的农户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人工授粉的结果率在60%左右。”阳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阳春市春砂仁试验场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进行技术合作,目前已探索出解决人工授粉难题的技术措施,但该技术还需经过大田应证试验后,才能推广应用。

每次人工授粉后,钟伙金都感到十分疲惫,他便思考如何在原有的种植面积和辛勤劳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春砂仁的产量,获得更丰厚的报酬。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几年前,钟伙金在自家的一块老林地上,发现几株春砂仁苗,开花竟有18朵,是普通春砂仁开花的2倍。喜出望外的他立即将这一发现告知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单位,并与专家一起成功找到高产的春砂仁品种,命名为“钟蕉一号”。

微信图片_20250514192608 拷贝.jpg

春砂仁鲜果

种业振兴,正是当下春砂仁产业的一大发力方向。阳春市农业试验场的春砂仁种植基地里种植的65个春砂仁品种,正是该试验场负责人苏景多年的心血。

“去年,农业农村部批准命名了4个春砂仁品种,分别为岭南砂1、2、3、4。”苏景说,这相当于优质春砂仁品种得到官方认证,可以更好地进行市场推广。

“从2015年起,我们就不断推广林下种植新技术,建设种质资源圃,为春砂仁产业提供良种,解决低产问题。”苏景说,试验场还与高校合作,研制出春砂仁促成花素、促结实素和保果素,缓解春砂仁成花难、成果难和坐果率低等难题。目前,试验场已优选30个春砂仁品种,促花、保果技术应用面积超万亩,比没有运用该技术前增产约15%。

三、古法烘焙提纯扩效,纯手工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春砂仁之所以能在众多砂仁产区中脱颖而出,除了阳春市得天独厚的水土,还离不开古法烘焙技艺的坚守,它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春砂仁的功效。

林靖告诉记者,每年处暑前后,是春砂仁的收获时节。蟠龙金花坑春砂仁基地建有20个烘焙箱,每个烘焙箱可以放置18筛春砂仁,连续烘焙三天三夜后,5公斤鲜果仅能得到1公斤品质上乘的干果,每公斤价值7600元。

“烘焙春砂仁,每一步都不容有丝毫懈怠。”梁方生说,春砂仁采摘回来后,要经过三清、三烘、三焙、三熏共12道复杂工艺,才能成就其独特的风味与药效。

“三清”是第一步,工人们细心清除春砂仁中的杂枝、果茎和坏果,经过清水洗涤,确保春砂仁的品相纯净。

随后是“三烘”,讲究的是“猛火杀青,降副提纯”。春砂仁在猛火炙烤下迅速升温,破坏酶的活性,抑制氧化、转化和降低副作用。随后以中火去掉砂仁内部的寒凉物质,再降低温度,巩固和增强有效药性。

“三焙”则是为了“强性扩效”。中、小火依次上阵,每10~20分钟进行一次上下层轮换,实现果实内部的物质转化,以炭火将药效和滋味浓缩。

最后一道工序“三熏”,是利用炭火的余温与烟熏,为春砂仁覆上一层保护膜。阳江市非遗金花坑春砂仁烘焙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谢冠说,这层膜不仅能防虫防蛀,更锁住了春砂仁的香气与药效,使其得以长久保存。

微信图片_20250514192618 拷贝.jpg

烘焙后的春砂仁 谭文强 摄

“要想烘焙出高品质的春砂仁,就要把这12道工艺做到极致,达到‘望气而知止焰,触炉而知降温,听声而知质地,闻香而知臻品’的境界。”谢冠说,古法烘焙工序为纯手工操作,烘焙前还须结合天气进行技术调整,而这些只能在实际操作中领悟。因此,该项技艺只有以“传帮带”的形式薪火相传。

从种植到加工,每一步都需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精力,这正是春砂仁弥足珍贵的奥妙所在。得益于这样的工匠精神,春砂仁才能焕发出其独特的香气与药效,名列“广东三宝”,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和喜爱。

四、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赋能地理标志产品扬帆远航

历经“千辛万苦”,方能得此瑰宝,多年来却“名声不显”。不少从业人员认为,这对春砂仁而言是莫大的遗憾。

“春砂仁产品目前大多由生产主体自行销售,且局限于本省。”阳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效率较低,缺乏技术支撑体系,也让春砂仁产业大多处于分散状态。对此,苏景建议,应大力发展春砂仁精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事实上,阳春这些年来一直在发力探索。记者在阳春市金花坑春砂仁博物馆看到,馆内通过图文、实物展示等形式,详细介绍了春砂仁的起源、品种、功效、文化等。林靖告诉记者,该博物馆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首个聚焦砂仁主题的微型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250514192633 拷贝.jpg

阳春市金花坑春砂仁博物馆的春砂仁产品   袁荣泽 摄

砂仁蜜、砂仁粉、砂仁根……在该博物馆内,还陈列有琳琅满目的春砂仁相关产品。“这款砂仁粉是我们2020年引进低温研磨设备研发的,可用于冲泡、煮粥等,更便于老人和小孩吸收。”林靖说,外地的砂仁粉通常用破壁机进行高温研磨,导致砂仁中的乙酸龙脑酯严重流失,药效大打折扣。

华南农业大学检测显示,春砂仁乙酸龙脑酯含量达3.38%,为外地砂仁的数倍,这是暖胃止痛的核心成分。低温研磨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春砂仁的香气和药效。

古有云:“北有高丽参,南有春砂仁。”阳春砂仁,作为中国四大南药之一,花、果、根、茎、叶均可入药,历来被称为“医林珍品”,在中国的应用已有1300多年历史。经过岁月的洗礼,春砂仁以更多新的“姿态”走向市场。

阳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市现有春砂仁产品加工企业15家,目前已研发出春砂仁口服液、春砂仁袋泡茶、香砂正露颗粒、春砂仁酒、含春砂仁成分祛湿膏等精深加工产品。同时,阳春市将建立好春砂仁产品溯源体系,继续研发新产品,注册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标,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

此外,由阳春市砂仁协会等单位起草的《地理标志产品 春砂仁》地方标准于2022年6月1日实施。该文件规定了春砂仁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栽培技术等,让春砂仁在各大砂仁产区中占据先机,掌握更多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话语权。

近日,阳江市司法局正在审查的《阳江市春砂仁保护条例(草案送审稿)》及其起草说明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阳江市春砂仁保护条例》是阳江市2025年度地方性法规立法项目,通过立法促进阳春市春砂仁产业良性发展。此次成为“广东三宝”之一,正是春砂仁背靠广东、扬帆远航的新机遇。阳春市将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做好春砂仁“土特产”文章,以春砂仁“小果实”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大事业”。

(来源:广东阳江发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