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萌 曹艳君 赵相超)近年来,直播带货由于门槛低、购销便捷、兼具娱乐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商家加入,相关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乱象随之产生。对此,漯河市消费者协会特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四大陷阱”。
陷阱一:以次充好 虚标原料含量
相比实体店,直播间中同类商品的价格往往更加低廉。然而,较低价格的背后是以次充好的消费陷阱。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此前曾报道,直播间里多款宣称百分之百羊绒的产品,经检测羊绒实际含量均未达到30%,有的甚至根本不含有羊绒成分。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山羊绒含量在30%及以上的产品才能称之为羊绒制品,山羊绒含量达到95%及以上的产品才能标称为百分之百山羊绒或者纯山羊绒。
陷阱二:以假充真 伪造检测报告
有的直播间为了促使消费者下单购买,往往会出示盖有国家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公章的检测报告来证实其产品质量的真实性。殊不知,伪造检测报告也是不良商家用以欺骗消费者的常见手段。这些商家伪造的检测报告外观、编号、公章都是真实的,但具体检测项目和内容则是伪造而成。消费者如果不根据检测报告编号到相应的检测机构查询,难以证伪。
陷阱三:违法促销 虚构限时优惠
“厂家直销”“疯狂大甩卖”“限时限量”“最后一天”等宣传口号是带货直播间的常见话术,主播们通过在直播间营造紧张销售氛围,吸引消费者下单购买商品是直播带货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的惯用套路。但是,消费者如果对同一直播间的促销活动进行连续数天观察,就会发现带货主播所谓“限时特惠”可能长期存在。
陷阱四:价格欺诈 诱导冲动消费
我国《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的价格,作为折价、减价的计算基准或者被比较价格。”但在直播间,对于同一商品的标价通常有原价、划线价、到手价等三个,这就使得被比较价格基准不明确。商家会用大号红色字体标注原价和到手价,而划线价则被使用小号灰色字体标注,加之带货主播刻意误导,消费者往往因虚假的超低折扣冲动下单。
漯河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络直播间购物时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如果消费者已经陷入类似消费陷阱,应及时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如协商无果,可拨打12315电话投诉,或到消协组织请求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