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周建和 陈英 孙涛 记者胡毅)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湖北省襄阳市聚焦聚力推进粮食、生猪、林果等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全市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9家、14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到854家。结合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选择30家企业,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信息化监管建设试点工作,给农产品贴上“身份证”,全力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达标合格与追溯管理联动。充分利用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系统,实现“三品一标”基地追溯、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信息同步上传至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统筹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与追溯管理衔接融合,大力推广“合格证+追溯”管理模式。健全完善主体名录。以市为单位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并录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全市入驻追溯平台的生产主体已达456家,“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企业、省级以上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和“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中11个重点产品生产主体实现应录尽录。实现“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的信息化、网络化,立体化、智能化的质量安全监管网,让生产者安心、经销者省心、管理者称心、消费者放心。针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分批次组织新建和已建农产品追溯系统企业的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内检员共600余人,开展专题培训,要求其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及上市产品进行“数字化”管理。
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联动。襄阳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实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共同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的举措。积极探索、联合推动与电商平台、学校食堂、大型商超、集团采购相对接,推动产地直销农产品带证销售,主要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收取查看承诺达标合格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提振消费信心。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健全承诺达标合格证查验等制度,提升销售者主动亮证积极性。拓展“亮证”应用场景,实现扫描合格证二维码可查询生产记录、追溯、信用等级以及产品认证等信息,进一步体现达标内涵,凸显承诺要义。加强巡查检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主体名录开展“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整改,全年对实施合格证主体的巡查覆盖率要达到100%。主体层面重点自查真实规范开具、主体自控自检、带证农产品合格率等。开展区域交叉互查,督促指导各地合格证工作开展,推动各地合格证制度达标提升。将合格证制度与农业项目补贴、示范创建、品牌认证等挂钩,对未试行合格证的主体,一律不准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一律不准参评各类品牌和奖项、一律不给予项目支持。农业农村系统举办或组织(参与)的会议、培训、展会、评选等各类活动,组织开展的农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等活动,营销战队组织开展的各类对接、市场开拓活动,凡入围的农产品都必须出具达标合格证,亮明身份,提升“含金量”。
全面推动与创新探索联动。探索创新手段,将信息化与便捷化相结合,充分运用微信小程序、APP等手段,方便电子合格证的开具,实现线上开证、线上查询、线上亮证。全面推广应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为农产品建立电子“身份证”,通过生产档案电子化管理为生产者安全生产服务,通过农残检测和流通环节的信息化为消费者提供追溯服务。探索附带承诺达标合格证农产品品牌宣传、产地直销、社会监督评价等功能。试点推广“阳光农安”智慧监管模式,推进生产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特征标识化、产品身份化。培育一批“合格证+追溯”典型标杆企业,形成“头雁效应”,带动一个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一类产品、一片地区规范开具合格证。每年组织遴选并对外公布“合格证+追溯”典型,展示“亮证”成果,宣传推介一批样式新颖、信息翔实、口碑人气俱佳的典型事例。全市每年精选3-5个典型主体,重点培育,加大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覆盖蔬菜、水果、茶叶、核桃、食用菌等68个食用农产品品种,开具合格证27350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57024.38吨。
质量监管和信用惩戒联动。襄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度改革试点,被确定为湖北省2024年农业农村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建设襄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评价系统,建立实名制、电子化的主体信用档案。对生产采收追溯记录、投入品采购、检验检测结果等自动采集。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自主评价、分级评价,分别设立绿色、黄色、红色和黑色四类风险等级,依据信用评价结果实施分类监管。对于信用评价等级高的,降低抽查比例,减少监管频次,对于信用评价等级低的,加强日常检查,增加抽检次数。建立跨部门、跨地区信用评价信息共享协作机制,将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结果、监督结果信息与其他部门实行信息共享机制,结果互认互用,让信用数据多跑路,让生产主体少跑腿。结合地方征信平台,加强信用评估应用赋能,实现对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全覆盖监管,实施动态分类监管,让监管更加规范高效,从而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让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守信。
打造品牌与普法宣传联动。襄阳市农产品资源丰厚,已拥有中国有机谷、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襄阳大米、襄阳黄酒、襄江清水虾六大区域公用品牌。我们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做法、厘清品牌建设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主打“襄飘天下”全品类领军品牌,构建“襄”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带动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和农业强市建设,助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以“襄飘天下”为统领的1+N+S“襄”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全市拥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7个,地理标志认证产品95个,农业企业品牌800多个,产品品牌1500多个,农字号驰名商标31个。组织开展以“亮出合格证,农产品更安全”为主题的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宣传周活动,围绕达标合格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格证制度宣传活动,普及合格证知识,增强合格证意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样板做法和工作成效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让消费者知晓并主动查看合格证,推动形成生产者主动开具、消费者主动查看的机制。总结典型经验、宣传亮点做法,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操作的承诺达标合格证应用创新模式,有力形成全社会共治共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