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阳新县兴国镇:老城“微改造” 烟火“焕新生”

2025-06-03 16:52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邱水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阮峰奕 邹韵如 程华新)一座城的成长与蝶变,是时代的发展与映照。

千年古邑兴国镇,是鄂东南阳新县文化之根、历史之源,更是阳新县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

兴国蝶变,向美而行。一幢幢簇新的住宅楼比肩而立,老旧小区“内外兼修”,不仅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霓虹灯幕流光溢彩,更是将“夜经济”的发展与城市治理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拓宽新空间,焕发新活力。

兴国,一幅百舸争流、激昂奋进的壮阔画卷。一个个重点项目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全线发力,一处处重点工程以争分夺秒的拼劲提速冲刺,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兴国,一帧帧拼搏的画面,违建清零、棚户改造、铁腕治污、路网征迁……一串串前行的脚印、一滴滴辛劳的汗水,正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昂扬乐章!

“拆”出发展新天地

有力有序搭起“民心桥”,用心用情办好“民生事”。

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老城有机更新,离不开“拆”字。近几年来,“阳新母城”的兴国镇,以“拆”破题,拉升城区能级跃升。

“老旧小区改造,拆旧危房屋1256栋,拆违1201处,共15.39万㎡,入户最多的一家,我去了5次,反反复复做工作,最终由‘极端反对’变‘公开支持’。在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和设计上,详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尽量符合居民心中的样子……”兴国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竹英说。

 

兴国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出“货币化安置”+“房票政策”,出台补充政策,让政策更优惠,红利更多,并优化征迁时序,大大推进群众签约速度。“上一线、干一线、督一线”,三眼井社区在攻坚关键期,每晚召开“诸葛会”,说破嘴皮,磨破脚跟,在一步步行动中,签约率一次次提高。“我们加速清零,已拆迁520户。”三眼井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程丽君说。

“拆”出发展新空间,南门古街等项目率先吹响“集结号”,居民房屋拆除,实现稳妥、高效、和谐。

南门街居民陈冬莲说:“我在这小区住30年了,出门视线不好,小孩上学不安全,尤其亲戚来访找不到门,还要外出迎接。现在拆出‘新空间’,居民心里舒坦了、视野也开阔了。”

拆违治乱“不松弦”,靶向发力“治顽疾”。兴国镇聚焦兴国大道、文化宫路、林峰干线等28条道路,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拆违治乱往实里抓、往细里治、往精里走,共拆除搭乱建883处,共26.15万㎡,提升了沿线视觉效果,让街道“颜值”“气质”双提升。

 

据兴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董国梁介绍,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落地、低效片区焕活、环境品质提升,共拆除棚改房、危旧房、残垣断壁、破旧厂房面积92.95万㎡,老旧小区环境持续改善,“靓丽”市容市貌焕发新活力,让改革发展成果触手可及。

聚焦“示范更新”,追溯“古邑记忆”。兴国镇以“母城忆,年代味”为核心,实施“小尺度、微更新”方式,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妥善处置居民各类诉求189件,保留了老城区面貌,留住了“乡愁”,让三眼井、五马坊、儒学垴、富川台……焕发“新容颜”,群众满意率100%。

“改”出居住新环境

老旧小区“微更新”,居民幸福“再升级”。

步入绿景小区,绿植繁茂,月季花香,相映着齐全的健身路径,成群结队的居民打球、散步、跳舞、拍照打卡,人人心旷神怡。

66岁的居民柯善家看见4岁孙儿玩得开心,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说,以前这里没地方活动,现在休闲有了小花园,跳舞有广场。如果不是老旧小区改造,日子哪有这么舒坦哟?!

“老破旧”变成“新绿美”,林峰社区皮匠山小区许欣说:“以前这里破败不堪,更不用说文体活动场所,就是花花草草都没几根。如今,别致美丽的小花园、平坦宽阔的柏油路、整齐有序的停车场……生活愉快哟。”

兴国镇实施“旧改工程”,先后完成杏林公寓等91个小区华丽蝶变,惠及居民7593户,满足了居民对‘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美好期待;拆除违法建筑物、亭棚、凸出式防盗网等,修建坡屋顶,外墙增饰漆、安装单元门、铺砌火烧板、重建下水管网、刷黑道路等,变群众“忧居”为“优居”。

 

老旧小区“微更新”,撬动民生“大幸福”,既改“面子”,也改“里子”。去年以来,落细落实老旧小区改造,完善了水、电、路、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楼道亮了、屋顶不漏了”“违章建筑拆了,下水道不堵了”“楼下就是小花园,住在这很惬意啰”……畅谈如今的幸福生活,莲花社区富川家苑小区的老人们脸上堆满了笑容。

“小举措”带来“大温暖”,群众满意是项目实施的最大动力。“从天到地、从里到外”的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惠及民生活舒适方便,更让居民感受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建”出幸福新天地

“‘小口袋’装满‘大幸福’,昔日‘污水垱’,今朝‘微广场’。”居住儒学社区居民陈新才说,居住金日巷20多年,终于盼来家门口建了“微广场”,出门就能健身了!

金日巷3号,过去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如今构建成一处功能齐全、设计精巧的“微广场”,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游憩、运动健身、亲子游玩的好去处。

据兴国镇儒学垴社区党支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汪峰介绍,利用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打造藕塘巷等6个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微公园”和“微广场”,让居民推门见绿、移步入园、转角见美,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废弃地”变身“停车位”,缓解区域停车难。

 

“现在楼下不仅设置了停车位,还配备了充电桩,再不用操心停车、充电难了。”西门里居民黄细心高兴地说,往日经常为停车、充电而烦恼。

小小停车位,事关大民生。兴国镇盘活边角地、闲置地,挖潜扩容,大桥头等159处停车场,新增车位3260个,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难。

改造“毛细血管”,做实城区“里子”。雨污管网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兴国镇积极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提升污水收集能力,为居民打造更加便捷、安心的生活环境。

在富川街圩流改造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碌着安装地下管道,挖掘机挥舞着机械臂进行沟槽开挖和路基整理……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实施管道开挖、路基整理、碎石垫层……项目已经完成了70%,持续加快进度,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绣花功夫”治水网,“毛细血管”换新颜。居民王爱新说:“改造好后,家门口再也不会有积水了,南河也会更干净了。”

据统计,全镇统筹推进城区污水、雨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建污水管、雨水网分别为16.8公里,大力提升雨污排水管网承载能力。

城市之美,美在细节。兴国镇居民从于细微处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的变化:“蜘蛛网”少了,内涝没有了,停车位多了,交通顺畅了,老旧小区舒心了……城区“面子”美化了,“里子”夯实了,居民生活幸福了。

古邑兴国日日新,幸福生活步步高。兴国镇党委书记吴坤表示,将持续深耕老城“更新”,把“老破旧”变成“新绿美”,拿一块块“边角料”建好一个个“口袋公园”,从“单项突破”迈向“系统升级”,构建“15分钟生活圈”蓝图……“更”出兴国新气质、发展新空间、民生新福祉、生态新改善,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