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正飞 孙涛)6月7日,走进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沙道湾村,满目皆是郁郁葱葱的藤茶。种植园中,一垄垄茶树排列整齐,嫩绿的芽头在微风轻拂下摇曳生姿,仿佛向世人彰显着盎然生机。阵阵茶香弥漫于空气之中,清新宜人,令人仿若置身天然氧吧,心旷神怡。近年来,沙道湾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于不断突破发展瓶颈与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将藤茶打造成百福司镇的亮丽名片,趟出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生态赋能,藤茶种植铺就“绿色致富路”
沙道湾村坐落于高山之巅,自然环境优越,为藤茶种植提供了天然温床。多年前,在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牵头下,沙道湾村整合各方力量,全力发展藤茶产业,使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中流砥柱。为推动藤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村里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先进培管知识。这些技术人员多为当地种植大户,学成归来后,他们将所学知识悉心运用到藤茶基地,并传授给众多茶农。
沙道湾村村委副书记、妇联主任肖菊英介绍道:“恩施是世界硒都,来凤被誉为中国藤茶之乡,藤茶虽然叫茶,却不属于茶叶科,而是一种古老的中草药资源,本地人采摘藤须、叶片制成茶叶,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我们依托自然优势,不断学习先进藤茶种植技术,从土壤改良到科学施肥,从精准修剪到规范采摘,全方位提升藤茶品质。”在技术人员悉心指导下,村民们熟练掌握了土壤管理、藤茶修剪、挖沟施肥等茶园管护技术,成功解决了种植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模式创新,产业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规模扩张与模式创新的双管齐下,为藤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沙道湾村藤茶专业合作社已流转土地2000多亩,现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种苗扦插工作,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村里创新产业模式,构建起“油茶+藤茶+家庭传统种养殖业”的“一长两短”经济发展格局,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多元互补,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目前,全村藤茶种植面积超2400亩,油茶达2000余亩(采用油茶与藤茶套种模式),带动全村73户困难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实现增收,累计为200余人提供务工机会。
“以前靠天吃饭,年收入不过几千块。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收租金,空闲时在基地务工再赚一份钱,去年总收入翻了一番!藤茶就是我们的‘摇钱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张志云站在自家流转的田埂上,笑容满面。
在产业带动下,村民致富道路越走越宽。村民们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租金收入,还能就近在藤茶基地务工,参与日常管护、采摘等作业,赚取劳务报酬。更有不少村民在技术人员带领下,掌握了藤茶种植技术,开启自主种植之路。收获后,合作社统一收购,村民收入显著增加。
“我种植藤茶已有10多年,此前全凭经验摸索。政府为我们安排专业培训课程,涵盖藤茶培管、修剪及施肥技巧,让我收获满满。如今,我带领工人们,手把手传授藤茶培管、修剪和施肥技术,盼着大家一起把藤茶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种植大户姚茂文感慨道。
为提升藤茶产业附加值,沙道湾村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成藤茶加工厂。村里选优配强管理监督人员,严格监管程序,明确村集体经济按加工量收取加工费,确保加工厂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如今,藤茶加工厂成为村里重要经济支柱,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动藤茶产业深加工与品牌化发展。
多维发力,乡村振兴绘就“和美新画卷”
走进来凤县沙道湾村,漫山遍野的藤茶绿意盎然,嫩芽在阳光下舒展身姿,散发着独特的清香。近年来,来凤县以“两茶一果”为主导产业,通过“政府支持、大户带动、村民参与、互利共赢”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在政策有力支持下,沙道湾村藤茶产业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与机遇。如今的沙道湾村,藤茶产业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漫山的藤茶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成为村民们的“绿色银行”。
沙道湾村还积极落实教育补助政策,全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44人,其中小学104人、初中40人,无一人因贫辍学。教育帮扶为乡村振兴培育人才,为藤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与此同时,村里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升群众幸福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垃圾、污水整治和“厕所革命”,建设美丽乡村。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物资等活动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村容村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咱们沙道湾村的藤茶,就是乡亲们手里的‘金叶子’!”沙道湾村村委副书记、妇联主任肖菊谈及未来规划时眼神坚定,“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完善藤茶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小小叶片生出更多‘金点子’。”肖菊英表示,村里还将依托电商平台拓宽销路,打响沙道湾村藤茶第一村品牌,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家门口就业。当藤茶的清香飘向远方,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也将在产业兴旺中徐徐铺展,让这片承载着希望的“金叶子”四季常青、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