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杨乐)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天津海关牢记“人民海关为人民”的价值追求,坚决贯彻落实“四个最严”重要指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国际共治”的原则,高度重视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国门守护”行动,关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关注供应链源头防控,确保境外食品生产符合我国要求
立足食品供应国际化、产业链复杂化现状,严格落实境外输华食品评估和审查制度、生产加工企业注册制度、检疫审批制度和进出口商备案制度等要求,强化源头防控风险意识,压实境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原料生产、成品加工安全。按照海关总署要求,开展境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评估工作,通过文件材料审核、跨国际远程视频检查、现场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评审。
坚持监管“严”字当头,坚决守住进出口食品安全底线
对标“四个最严”重要指示,扎实开展“国门守护”行动,强化口岸日常查验监管,对进出口食品实施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紧盯重点敏感食品安全,以查发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建立未获许可食品原料“负面清单”,动态更新百余种原料纳入“无食用依据的食品原料清单”,不断提升不合格产品查发能力;强化海关监管职责落实,对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等不合格产品依法实施退运或者销毁处理(附典型案例)。
聚焦智慧海关建设,以科技创新提升监管效能
加强新技术应用,引进AI大模型智能学习技术,开发“智慧申报”“智慧审单”场景,实现对重点食品全部报关单信息的全逻辑自动审单、全要素自动核对以及对风险数据的自动预警。对外应用在企业端,向进口商输出申报提示,帮助企业规范申报;对内应用在执法端,向现场监管关员输出风险识别结果,辅助产品安全研判。
加强信息化技术运用,通过“进口食品风险智能预警系统”,主动捕获覆盖进口食品业务现场的各类风险,以电脑弹窗和手机短信的形式将靶向甄别数据推送到监管人员手中,有效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的查发能力。
探索监管模式改革,服务天津高水平对外开放
多维度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创新“保税+”监管模式改革,协同运用“智慧海关”建设的智慧化科技手段严把货物质量关,探索“只检一次”打造进口冻品“保税+”的“升级版”,让合格的进口冻品快速通关。积极探索服务民生措施改革,争取海关总署政策支持,优化进口冰鲜水产品便利化检验监管措施,加快鲜活易腐水产品通关速度,促进我国市场消费提档升级。
下一步,天津海关将一如既往地筑牢国门安全屏障,为健康中国建设保驾护航的同时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
案例一:天津海关运用“中心+专家+远程指导+现场”联动机制成功退运一批含未切除淋巴组织的进口冷冻猪头。
2025年1月13日,天津海关所属东疆海关在对辖区某企业申报的一批爱尔兰进口约26吨的冷冻猪头(B)实施现场查验时,发现该批货物存在未切除的淋巴组织,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经启动“中心+专家+远程指导+现场”联动机制,专家综合研判该货物不合格,实施退运处理。
案例二:天津海关查获并销毁货证不符的ACE什锦蒟蒻果冻产品。
天津海关所属新港海关在查验某公司申报的一批来日日本的预包装食品中,发现品名为“ACE什锦蒟蒻果冻”的部分商品外包装固有标记信息中,其制造者地址与系统查询不一致;天津某公司申报的英君纯米大吟酿清酒发现部分商品的在华注册编号生产场所地址与原产地证书不一致,经确认为证书货物不一致,对有问题货物进行销毁处理。
案例三:天津海关查获违规添加甜菊糖苷、安赛蜜进口啤酒。
天津海关隶属东疆海关查获一批原产自比利时进口啤酒,违规添加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禁止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甜菊糖苷、安赛蜜,存在安全风险隐患。该批不合格啤酒共2种、237箱,总重1577.52千克,货值6664.5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