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湖北“校园餐”整治出新招:五城创新模式构建食品安全防护矩阵

2025-06-27 11:23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邱水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朱小玲 孙涛 记者胡毅)日前,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自今年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以来,湖北省围绕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发力,在校园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公示、色标管理、大宗食材管理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典型经验做法,“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

武汉市“校园餐”植入“HACCP”认证体系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鼓励学校食堂实施HACCP体系认证,指导设定关键控制点17项,加强对“农残”“消毒餐饮具”等5-10项专业监测,有效防止潜在食品安全风险。今年2月,育才可立小学等6个学校食堂通过“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认证,并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公示。

学校食堂经过HACCP体系监测,食品安全管理标准更加清晰。目前,武汉市政府已累计投入1.02亿元对中小学进行“新改扩”升级改造。在市场监管部门推动下,今年以来,已撬动35所中小学自发投入资金累计1166.8万元对食堂升级改造。

襄阳市创新校园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

襄阳市聚焦信息公示“小切口”,推行长期公示、每日公示和动态公示。同时,将信息公示纳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重要内容,有效促进学校变“被动查”为“主动做”,切实提升学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通过“一校一码”系统,自动关联学校食堂,监管人员和师生、家长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实时影像,实现即时监督、远程监控和“零距离”监管。

家长纷纷表示:“现在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食堂的情况,放心多了。”信息的全方位公示,让家长、师生享有知情权,使家校之间搭起一座信任的桥梁,校园食品安全满意度显著提升。

宜昌市全面推行立体色标管理

宜昌市推出“3C立体色标实务管理体系”,应用“三四五”实务管理方法,将食堂看不见的风险转换为看得见的颜色,落地打造色标管“空间”、管“物品”和管“人员”的立体色标管理效果。在学校食堂,区域色标标定污染分区、设备色标标明功能分类、标识色标标明动态污染,让所有物品都“带色上岗”,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宜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立体色标管理应用简单、精准高效、实用性高,有效解决了厨房交叉污染风险。目前,宜昌市23家中央厨房和95%以上学校食堂实现了色标管理。

咸宁市构建校园食材供应链综合平台

咸宁市构建校园食材供应链综合平台,推行校园食堂食材集采、集配、集送改革,通过“统一招标、统一检测、统一配送”,把监管对象从原来的一对多变成现在的一对一,确保了食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公开发布供应商采购和入库标准,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一律不得入库,从源头控制供应商资质和食材采购原则。每个县市区供应链平台都配备了专门冷链配送车辆,通过GPS全程定位,可以准确记录送货的时间、取货的人、交接过程等细节,确保将安全、新鲜、营养的食材送至学校,让学生们吃得营养健康。

目前,咸宁市中小学校园食材集采、集配、集送实现了从供应链平台到学校的二维码一码溯源。

荆门东宝区构建学校大宗食材供应商退出机制

在荆门市,东宝区市场监管局立足源头治理,针对供应商监管痛点,创新推出学校大宗食材供应商退出“五项机制”,以刚性制度倒逼供应商规范经营。对无固定仓储、无自主检测能力的“皮包公司”实施强制退出。实行安全抽检一票否决机制,对米面油等重点品类开展靶向检测,单次抽检不合格立即暂停供货。

该机制运行以来,东宝区学校大宗食材供应商实体经营率提升至95%,整改不规范供应商2家,清退违规企业3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