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芙蓉 黄雷达 记者李黎)近日,南京市消费者协会成功调解一起跨市消费维权案件,为八旬老人挽回经济损失5976元。该案暴露出电视购物领域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消费权益保护的关注。
电视购物遇陷阱:万元治疗仪成“健康诱饵”
2024年年末,江苏江阴82岁的陈老先生在收看某电视台早间健康节目时,被“著名医师”推荐的“电脉冲治疗仪”吸引。节目宣称单独购买该仪器需2.6万元,但购买15盒指定口服液(总价7470元)即可免费获赠。患有高血压、痛风的陈老当即拨打400热线订购,却在服用近2盒口服液后出现身体不适,联系售后却遭遇推诿。根据发票信息,老人发现销售方为南京某药房连锁公司,遂于2025年5月初独自跨市赴宁维权。
消协介入显成效:多方协调化解维权难题
南京市消协受理投诉后,迅速核实发票、产品等证据,并与涉事药房取得联系。面对药房财务人员“不了解异地销售情况”的回应,工作人员强调:“老年消费者跨市维权实属不易,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经三次电话协商,药房最终同意退还12盒未拆封口服液款项5976元。目前退款已通过原支付渠道完成。
法律专家:虚构疗效涉嫌违法
本案中,商家行为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之规定。南京市消协法律顾问指出:“利用‘专家背书’虚构优惠促销,本质是利用信息差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若产品造成人身损害,商家还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消协发布消费警示:筑牢老年消费“防护墙”
针对电视购物乱象,南京市消协发布四点提示:
一是核实资质:查验商家营业执照、产品批号,警惕“免费赠品”“限量抢购”话术;
二是留存证据:保存广告录像、支付凭证、通话录音,优先选择货到付款;
三是理性就医: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选购医疗产品应通过正规医疗机构;
四是异地维权:拨打商家所在地12315热线或登录“全国智慧315”平台在线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