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的李女士给儿子在线进行了小学入学报名,孩子马上要在附近的香山小学就读,李女士却因为午饭问题心里打鼓。由于家长无法保证每天按时回家准备午餐,孩子午饭能否吃饱吃好让人操心。“孩子们吃得好,学校食堂每天现做现吃,花样多,味道也不错,放心吧!”邻居的话让李女士吃了“定心丸”。
如今,在惠济区像香山小学这样能够提供安心午餐的学校并非个例,这只是当地进行中小学校食堂管理改革的一个缩影。一个新的名词由此诞生——“惠济模式”,即借力互联网数字技术,惠济区探索形成的“政府主导、自主经营、数字赋能、阳光监管”的校园供餐模式,多方携手、全力守护每一个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如何改革。据统计,郑州市共有中小学校1553所,开展供餐服务的有1440所。其中,供餐模式分为自主经营、委托第三方经营和企业配餐等多种形式。每天在学校吃饭的中小学生人数众多,但供餐模式并不统一,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师生食品安全。
在中小学校食堂管理改革探索过程中,惠济区逐步构建起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权责清晰、互相协作的工作体系,即教育局负责监督指导校园供餐工作,相关部门或单位负责校园供餐有关项目招投标及资金的收取、支付等,学校负责食堂日常运行管理,推广中小学校食堂自主经营。
同时,当地建立“一个平台,三个系统”数字化监管模式,即阳光饮食信息化服务平台、阳光采购系统、智能收货系统、财务共管系统,实现了校园供餐的数字化管理。“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模式实现了采购—验收—日常管理—资金监管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运行,确保采购、运输、存储、加工、售卖和财务等关键环节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可视、可控、可追溯管理。
“惠济模式”如何运行。近日,笔者走进惠济区教育局后勤保障科,一抬头就能看到墙上的“惠济教育阳光食堂数据中心”大屏。
“在这里可以时时看到全区学校布局,每月学校在平台采购食材品种的占比分析,还有食堂后厨操作等实时画面。”后勤保障科科长李还朝介绍。
打开电脑,进入“惠济区阳光饮食信息化服务平台”,“平台上集合了阳光采购系统、智能收货系统,是校园供餐的智慧大脑,供应商优选、采购、收货等供餐环节都在这里有迹可寻、有据可查。”李还朝说,“目前平台共有12类551种商品,食堂自主经营,学校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采购,由政府平台公司公开招标的11家全品类食材供应商进行供货,学校食堂负责食堂日常的运行管理。”
在香山小学食堂的食材接收室,校长刘红对表示:“我们在这里接收食材,电子秤与服务平台联网,称重画面和信息实时上传。”现场可以看到,主粮仓库、副食仓库、洗切间、操作间、洗消间等依次排列、干净整洁,食材在这里变成色香味俱全的午餐,最后端上全校近1400名师生的餐桌。
惠济区中小学生的“幸福午餐”让很多家长羡慕,“惠济模式”也成为多地学习的中小学供餐“样板”。
今年6月,郑州市召开了中小学校食堂管理“惠济模式”推广观摩会,提出将在全市范围内分步推广。随即,省教育厅发文,要求认真学习借鉴“惠济模式”,切实加强中小学食品安全管理,共同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李英华 曹萍 关茗元 李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