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贵州遵义:一张订单催生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4-27 15:45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李方冰

2025年3月下旬以来,仁怀的风总是裹挟着泥土与酒香。一个月时间里,在遵义仁怀市的高标准农田内,总能见到群众抢抓有利天气移栽高粱的忙碌身影。

至4月下旬,随着最后一株高粱苗入土,仁怀市26万余亩茅台订单高粱完成栽种,全面进入管护期。

茅台订单为农户送上定心丸

在海拔较低的仁怀南部乡镇三合、火石岗等地,农户正为刚完成移栽的高粱苗追施有机肥。同一时段,海拔较高的长岗、后山等乡镇,大家正忙着将一盘盘高粱苗担进高粱地。

4月15日,艳阳高照,长岗镇堰头村连片的标准化基地里,处处人影绰绰,机器轰鸣,村民们都在忙。堰头村党支部书记陈瑞指着眼前大片高粱地说:“很多年了,我们村每年都有几千亩茅台订单,这个订单就是粮农们的‘定心丸’。”

在坛厂街道楠木村种植大户陈先虎家,笔者见到了这份特殊的茅台订单——高粱种植合同:不仅明确了每公斤11.2元的保底收购价,还附有免费提供的红缨子良种、有机肥配比表及生物制剂使用指南。去年靠着40亩订单收入11万元的陈先虎,今年收到的订单合同有所调增。陈先虎家还养了10多头牛,预计家庭收入今年将超过20万元。

订单的稳定,让陈先虎对未来充满信心,也更有动力去探索多元化发展。

“订单就是风向标,跟着标准种,不愁销路更不愁价格。”仁怀市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元梅表示,今年的红缨子高粱种植依然是茅台与仁怀市携手为农户送上的“定心丸”。

正如茅台集团高层所说,茅台将持续践行国企担当,以义不容辞的责任助农、兴农、富农,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助力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据悉,仁怀今年将完成茅台订单26万余亩。早在2月底,茅台匹配的红缨子高粱种子、有机肥、生物制剂等物资便已全部发放到每一户农户手中。由仁怀粮油公司与种植户签订种植合同,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147名辅导员紧密服务147个合作社,从育苗到管护,全程为高粱种植保驾护航。

在茅台的支持下,仁怀市高粱有机认证面积已达38万亩。茅台订单高粱种植覆盖该市900余个村居,147名农技辅导员半个多月来一直穿梭在田间地头。

匠心培育“最美”坚守

在仁怀的高粱种植大军中,鲁班街道山水社区的孟凡进是个耀眼的存在。在去年8月举办的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中,孟凡进从仁怀、播州、习水、金沙等几个高粱基地县的众多粮农中脱颖而出,获得茅台“最美粮农”称号。

孟凡进以前在外打工,从模具学徒做到了班长,也挣到几十万元回家修房子。因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常年一个人在家种高粱。2009年,孟凡进决定不再打工,回家接母亲的班。

孟凡进刚回家接手母亲的高粱地时,面临诸多难题。为提高产量,他向专家请教,掌握了增加亩株数的关键;为解决运肥难题,他发动村民修建机耕道;为精进技术,他拿尺子量别人的高粱株高,学习育苗知识,关注节气与天气变化。如今,孟凡进不仅是种植能手,更成了仁怀市特聘农技员。历时10余年,孟凡进在种植高粱上一路修行,硬是把自己种成了“最美粮农”。

今年,孟凡进拿到茅台订单45亩,加上油菜、洋芋、榨菜和大豆等经济作物,预计收入将超过30万元。“挣多挣少无所谓,关键是我爱种高粱。”孟凡进说。

为了让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益,孟凡进致力于一地多种:在高粱地里套种红薯、大豆,尝试不同品种的洋芋,探索油菜与高粱的间作技术,还研究出油菜收割后免耕即种高粱的方法。他花2000元试种的9个马铃薯品种,包括青薯9号、威芋3号、黔芋8号、加米拉等。“青薯9号成熟期比常规品种早15天,正好衔接高粱移栽。”孟凡进创新的免耕种植技术,在油菜收割后无需翻地即可种高粱,使每亩地可节省1个工日。

孟凡进说:“我做这些探索,就是想给粮农们探路,成功的技术都会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他用自己的匠心与坚守,诠释着对高粱种植的热爱,也为当地高粱产业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在仁怀,像孟凡进这样“最美”坚守的粮农有很多。他们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托起丰收,将祖辈的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在红缨子高粱的根系间编织着乡村振兴的梦想。五马镇由23名妇女组成的“红穗合作社”,在带头人王秀兰的带领下,将撂荒地变成“金疙瘩”。仁怀市147个高粱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里,68人有外出务工经历,然后选择返乡创业。

“机器换人”与“高粱+”

在长岗镇堰头村的农机仓库里,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现代化装备一应俱全。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庆说:“我们村有25个农机手,农忙时能组织20台机械联合作业。”

堰头村今年的茅台订单高粱有4786亩,90%的地可以实现机械化种植与收割。这个机械化率最高的村庄,去年荣获遵义市高质量种植示范基地特等奖,其秘诀就是“机器换人”。

机械化革命改变着传统种植逻辑。堰头村最大的种植大户郑先飞的67亩地,只需要支付1万多元人工费和机械费就能完成种收。如果全靠人力种收高粱,光人工费就要6万元以上。

据介绍,茅台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高标准农田,让仁怀市部分零散地块变成“万亩方田”,让全市可机械化面积大幅度提高。

“高粱+”模式的引入,是仁怀市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过去,只种一季高粱,土地闲置时间长,效益不高。经过调研,仁怀确定了“高粱+蔬菜”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高粱+豌豆尖”“高粱+榨菜”“高粱+油菜”等。

在“高粱+”模式下,堰头村的收益大幅提升。去年,全村高粱收入1400万元,“高粱+豌豆尖”收入460万元。

今年,仁怀市“高粱+”模式蔬菜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到8万亩,相比2024年的5万亩有了显著增长,其中豌豆尖6万亩、榨菜2万亩,“高粱+”模式的成效日益显著。(沈仕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