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龚晖表示,已解决大黄鱼虹彩病毒的体外培养问题,将进一步解析大黄鱼虹彩病毒致病机制和研发病毒疫苗,并选育抗病毒的大黄鱼苗种,为福建省大黄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首次实现了大黄鱼虹彩病毒的稳定体外培养,并发现其在胞内具有囊泡化分布的特征,相关成果发表于水产领域顶级刊物《Aquaculture》。
大黄鱼虹彩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细胞肿大病毒属,是报道最多的大黄鱼病毒性病原。该病毒主要感染幼鱼,夏季高水温期(27℃以上)感染鱼死亡率可达70%以上,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控方法。
为此,从2009年起,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展大黄鱼病毒研究,至今已收集含大黄鱼虹彩病毒的病鱼或组织样品50批次。为了研究大黄鱼细胞肿大病毒的侵染特性和宿主——病原互作机制,2020年起,相关团队建立了大黄鱼胚胎细胞系YCE1,该细胞系已在体外传至第90代,性状稳定,对多种鱼类病毒敏感。利用YCE1细胞系模型,首次实现了大黄鱼虹彩病毒的稳定体外培养,分离了多个亚株,并在病毒的体外培养过程中,发现其在胞内具有囊泡化分布的特征,提示这一病毒可能具备不同于其他常见虹彩病毒的特殊转运途径。
“我们解决了大黄鱼虹彩病毒的体外培养问题,在此基础上,团队将进一步解析大黄鱼虹彩病毒致病机制和研发病毒疫苗,并选育抗病毒的大黄鱼苗种,为福建省大黄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龚晖说。(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