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山下乡抢抓时节开展笋干生产,推动山下乡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据悉,山下乡目前笋干年产量可达133.38吨,为村民打开了笋干加工售卖的品牌销路。
敲打竹节、打坯剖篾、编织竹篮……2日,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山下乡小溪村,村里的“篾匠”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了。他们从山上砍下竹子,剖好竹蔑,三三两两坐在自家门口编织各种器具,手上的活儿从容又娴熟。
村党支部书记毛信昌说,村里三百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这手“绝活”,还有毗邻的源头、王柏、水门等村也有不少这样的“土篾匠”。每年一开春,他们就开始编织笋篮、土箕、簸箕等农用器具。据了解,这项技艺已在当地传承了上百年,勤劳的村民一直凭着“它”编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79岁高龄的村民李安期,一边熟练地编织着笋篮,一边告诉我们,编织竹器具要选用三年以上竹龄的竹子,剖好的竹篾要削出一层篾青,三层篾黄,最外面的一层用来做框架,其他的则用来编筐。
山下乡林业用地面积约14万亩,盛产笋干,年产量133.38吨,年产值突破千万元,为浦城各乡镇之首,“山下笋干”于2018年7月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成为了山下人民勤劳致富奔小康有力的助推器。一声春雷过后,春笋又将破土而出。“土篾匠”们编织的器具就要派上用场了,他们用笋篮、土箕等把鲜嫩的春笋挑到笋干加工厂或集市售卖。“一季下来,笋干制作大户就能挣个10多万元,小户也能挣个七、八万元。”毛信昌说,村子正着手规划建一个大规模的笋干食品加工厂,继续做大做强“山下笋干”品牌,带动农民致富。 (王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