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市贸

最严格监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 引导企业持续合规高质量发展

2019-11-12 22:15 来源:央视网编辑:周瑞明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11月12日,国新办举行筑牢制度基础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吹风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司法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筑牢制度基础,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0191112222354965001.png

最严格监管要求 对违法行为严惩不怠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领域的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以儆效尤。近年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每年查处违法案件20多万件,消除了一大批风险隐患,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今年前三季度查办的违法案件又有14万件。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各地加大了监管执法力度,维护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说明,违法成本较低、法律威慑作用还是不强,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易发多发。为此,《条例》按照“最严格监管”要求,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相关制度规定。

一是严控源头风险。《条例》增设了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强化了进口食品风险控制措施,以及进口商的责任义务,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源头管控,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二是严查掺杂掺假。不法分子违法手段花样翻新,假冒伪劣、非法添加屡打不绝,有些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相对滞后。针对这类现象,《条例》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制定非标物质的补充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为严格监管执法提供依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三是严格“处罚到人”。过去,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一般只是对企业进行处罚,震慑作用不强。《条例》规定,对故意违法、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行为,除了对企业进行处罚外,还要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最高可处其上年度从企业所获收入的10倍。

四是严惩失信失德。《条例》明确要求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目的就是通过强化信用惩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五是严打恶意违法。《条例》从违法行为的货值金额、持续时间、损害后果、主观恶意等方面列举“情节严重”的情形,明确要求对“情节严重”者从重从严处罚。

这些规定,为实行“最严格的监管”提供了法律武器,体现了对违法行为严惩不怠的鲜明立场,有利于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环境。对监管执法绩效的评价,不仅是违法企业要受到严厉处罚,而且要引导更多的企业持续合规、高质量发展。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 加大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条例》作为食品安全法的配套行政法规,整个修订工作是在《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制度框架下进行的,整个《条例》修订也是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遵循《食品安全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明确概念、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几个方面来着手。《条例》从以下方面对法律责任作了补充完善:

第一,把落实“处罚到人”作为基本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对违法企业及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条例》明确了对违法单位有关责任人员个人处以罚款的几种情形: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单位故意实施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性质恶劣,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等。

落实“处罚到人”是贯彻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加大执法力度的重要措施,对督促企业管理层认真履行食品安全责任,预防、控制、惩处食品安全领域里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

第二,细化情节严重,为执法提供量化指引。《条例》明确了五种具体的属于情节严重的行为,如货值金额两万元以上或者违法行为持续时间三个月以上;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隐瞒真实情况;拒绝逃避监督检查。这样规定有助于执法人员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好执法尺度,能够保证对严重违法行为的惩处更加严谨、严肃。

第三,对新增的义务性规定设置了法律责任,确保有过必有罚。《条例》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增加了食品贮存运输、餐饮具消毒、发布检验信息等环节的义务,对这些新增的义务性规定如果有违反,《条例》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比如对违法发布食品检验信息,欺骗误导消费者,最高可以处到一百万元的罚款。

第四,细化执法协作机制,使行政拘留处罚在执行上更顺畅、更具有威慑力。《食品安全法》规定,对严重违法行为,除了处以没收、罚款、吊证等处罚以外,还可以由公安机关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以行政拘留。为增强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解决执法人员在一线执法时的一些困惑,增强可操作性,《条例》细化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协作机制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做好行政拘留和其他行政处罚的衔接。

第五,提高大额罚款的决定机关的层级,确保罚款规范合理。《条例》明确规定,处以三十万元以上罚款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出决定,罚款具体处罚权限由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规定。既适当提高了处罚权限,又体现从严,确保罚款的规范合理。

第六,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主动积极地采取措施,防控风险,减少损害。在确保“有过必有罚”的同时,《条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实施召回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减轻、消除食品安全风险,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目的就是保护积极主动履行主体责任的企业的积极性。

《条例》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不仅完善了食品安全法的法律责任体系,而且对今后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守法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严控食品安全风险 监管必须零容忍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监管必须零容忍。食品安全监管目的在于识别、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消除和减少健康危害。《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这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在《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条例》进一步强化了食品供应链风险控制的制度规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条例》规定,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现需要对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进行安全性评估的,应当向农业行政部门提出安全性评估建议。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通报评估结果。

二是强化进口食品风险控制措施。《条例》规定,境外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对我国境内造成影响的,或者在口岸检验检疫过程中发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采取退货、销毁、禁止进口等措施。根据风险管理需要,还可以对部分食品实行指定口岸进口。

三是健全风险监测会商和处置制度。《条例》要求,卫生行政部门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风险监测会商机制,分析监测数据,研判风险形势,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监管部门经调查确认后,要及时通知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自查,并依法实施食品召回,及时控制风险。

四是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条例》规定,卫生健康委要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年度实施计划。明确特殊食品不属于地方特色食品,不得对其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程序、备案要求、事后监管及废止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五是建立风险信息交流机制。《条例》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明确了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的内容、程序和要求。这些规定有利于消费者正确理解风险,理性防范风险。

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食品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归根到底是“产”出来的。所以,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原则。《食品安全法》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对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这次《条例》在修订过程当中,针对监管执法过程中关于主体责任还不够细的问题,进一步细化了主体责任的有关规定。关于主体责任,《条例》中不同章节都有涉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细化列举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企业负责人负责企业管理制度、人员调配、资金拨付等方面的重大决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必须抓住主要负责人这个“牛鼻子”,这也是落实“处罚到人”要求的应有之义。《条例》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供货商管理、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食品安全自查等工作。对食品企业的要求,不仅要自查,如果自查发现有风险,还要报告市场监管部门。

二是明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条例》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协助企业主要负责人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把握与其岗位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三是《条例》明晰食品委托生产双方的法律责任。近年来委托生产的模式比较活跃,而法律责任义务不是很清晰,食品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次《条例》规定,凡是委托生产食品的,应当委托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者生产,并对其生产行为进行监督,对委托生产的食品安全负责。委托生产食品不能一托了之,必须对所委托生产的食品负责。受托方应当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合同约定进行生产,并且要接受委托方的监督。

四是强化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责任。集中用餐单位是通常讲的学校、幼儿园等机构食堂,用餐人数较多。如果食品安全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容易引发群体性食源性疾病。为了降低和减少食品安全风险,《条例》明确规定,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执行原料控制、餐具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制度规定。

《条例》还对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批发市场),食品展销会举办者,对其责任和义务进行了细化和强化。这些规定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有利于生产经营者明责履责,也有利于监管者督促其落实责任。

针对网络抽检设神秘购买人制度 多措并举整治屡查屡犯者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监管部门发现风险、消除隐患、保证上市的食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监管手段。关于抽检工作,2015年食品安全法设专章对检验作了规定。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又对检验依据、补充检验方法、复检程序等进行了完善。为了做好抽检工作,相关部门也相继发布了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和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对抽检程序和核查处置有细化的要求,并专门针对网络抽检设立了“神秘购买人”制度。

从这些年的运行情况看,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和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的实施,有力地遏制了包括农残、兽残、超标问题,还有网络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抽检信息,每周二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向社会发布,目的是让这些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接受社会监督,也提示消费者,如果购买到这些不合格产品,要采取相关措施。

关于网络平台店铺屡查屡犯的问题,《食品安全法》当中专门规定了“行政累犯”制度,如果生产经营者在一年内累计三次受到行政处罚,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责令停产停业,直到吊销许可证。这次新修订的《条例》里面,明确把这种多次违法违规行为确定为情节严重的情形。此外,对入网食品经营者如果多次出现违法行为,或者导致严重后果的,市场监管部门还可以对平台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

18luck新利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新利18官方备用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18luck体育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