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科技

毕节市七星关区引进科技进大棚 蔬菜亩产值翻了十几倍

2021-08-12 10:26 来源:贵州日报编辑:钟艳平
摘要:山连山、水连水,土地沟壑纵横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发展。近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投入,将有限的平地资源高效利用起来。

“这块地是我们镇上最好的良田,也是宝地。以前只晓得埋头种传统作物,一年种点苞谷、辣椒、洋芋,忙活半天也赚不了几个钱。”8月9日,毕节七星关区朱昌镇小屯蔬菜大棚基地,村民邓艳洋正麻利地分拣新鲜采摘来的黄瓜,额头上满是细细的汗珠,“但是现在大变样了。”

为什么叫宝地?

“我们镇的这块503亩蔬菜大棚基地,地势平坦,很适合种植。”朱昌镇镇长孙站说,可对处在乌蒙山腹地的毕节来说,山连山、水连水,土地沟壑纵横,像模像样的平地少之又少。

为什么说大变样?

坡地多,平地少。如何将有限的平地资源高效利用起来一直是七星关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该区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投入。截至目前,七星关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2.8万千瓦,机耕面积达到12万公顷,机耕率达86%。

邓艳洋所在的蔬菜大棚基地就是七星关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缩影。

2020年5月,七星关引进九丰农业集团,采用山东寿光一流的种植技术,投资修建了57个现代化冬暖式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西瓜等蔬菜瓜果,亩产值达15万元。

回想当初朱昌要流转土地搞农业现代化建设,邓艳洋记忆犹新:“当时一点没犹豫就把9亩地全部流转了。之后我在基地里务工,除了每年的流转费,每天还有85元工资。”

虽然邓艳洋也算种地的“老把式”,不过自从进了大棚,他的认知发生了改变:“过去1亩地能出产几千元算了不得了,但这里的大棚1亩地能种出10多万元的东西来。同一块地收成翻了十几倍,厉害!”

说起大棚的厉害,朱昌镇小屯蔬菜大棚基地经理冯其强如数家珍。

“毕节土地资源少,昼夜温差大,要想提高蔬菜产量确实有一定难度。我们通过前期充分考察调研,采取了向阳建设加补光灯、保温层的方法。夜晚放下卷帘覆盖大棚,打开补光灯,棚内可保证植物最低生长温度,增产至少提高30%以上。”

说话间,冯其强扶过一株黄瓜向记者介绍:“比如,这株黄瓜,我们采取钢丝吊蔓加补光、控温等手段,一株黄瓜的产量可达50余公斤,亩产量达到2万公斤以上,远远超出传统产量。”

还有更“神奇”的。

“钢丝能随时调整黄瓜秧高度,成熟一茬就放一茬瓜秧,保证黄瓜可以一直长一直产。”冯其强自豪地说。

当然,朱昌镇小屯蔬菜大棚基地的销售也不“含糊”。

“我们从去年10月起就固定为上海输送新鲜农产品。目前每天都有1万余公斤新鲜蔬菜从这里发往上海。”冯其强说。

他身后连接大棚的水泥路上,一辆辆货车已满载蔬菜,准备开往上海。(夏民)

18luck新利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新利18官方备用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18luck体育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