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客座教授、首都经贸大学校外导师杨建国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玲玲)南京财经大学客座教授、首都经贸大学校外导师杨建国出席8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食品营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就粮食安全的宏观分析做主题演讲。
杨建国表示,粮食安全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是产业的安全,这是我们能不能够吃饱,第二是食品的安全,我们能不能够吃好,能不能够吃出健康来。
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战争和疫情下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
第一是国际食品流通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正在做某种战略上的调整,以前我国的粮食进口主要是依赖于美国、南美,后调整为进口多元化,但受到国际食品流通的影响,原本准备进口的玉米、大豆、葵花籽、谷豆等粮食进不来,因此对我国的粮食进口有一定影响。
第二是疫情的影响。疫情下,观看整个粮食的格局,特别是粮食行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粮食质量的影响非常明显。比如玉米,从玉米本身来讲是进口的要好,但是疫情下整个供应链中断之后,玉米在运输过程当中转港时间非常长,导致玉米有些发生霉变,所以进口玉米价格并不太高,而且现在有些低于国产的玉米,但是这些质量的变化和营养是非常关键的,其他的农产品也都面临此种情况。
第三是极端天气的影响。南美地区高温、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频发,粮食作物产量下降,全球粮食库存相当紧张。国内像目前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都面临比较罕见的气候影响,气候影响其实对农产品的质量影响非常大,虽然我国也面临极端天气的影响,但是今年夏粮收割时天气比较好,所以今年夏粮质量普遍比去年好,但是当前的特殊气候对今年秋粮质量带来一定的考验。
以上三点是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那怎么能够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呢?
高质量仓储水平 保证粮食储备供应充足
杨建国表示,我国粮食总量供需大体上是平衡的,整体来说还可以,我国人均的粮食占有量是470公斤,全球是400公斤。而我国人均的粮食储备量是显著的高于国际水平的,国际粮食组织是规定17%-18%,我国人均粮食储备量70%以上,保障水平是非常高的。但是,我国粮食的保障程度分品种来仍存在一些不足,从三个大的品种来看,比如稻谷应该是能够完全自足,虽然进口一些泰国米,但是量非常少,因为我国还有一些储备,实际能达100%以上;小麦自足应该在98.5%以上,还有1.5%主要是品种调剂,品种还要买一些美国或者澳大利亚的。玉米以前也能达到97%,有些年份我国玉米还有出口,去年以来由于饲料和加工需求量大,加大了进口量,存在一定的缺口;大豆最高对外依存度达到87%,这个量是非常大的。
对于我国粮食的发展如何?杨建国表示,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的仓储水平从保质保量来讲是全球第一的。美国粮食多但是没有战略储备,只有周转储备。大规模的粮食储备主要是中国,印度的规模也不小但是管理比较粗放,日本的管理水平高但数量非常小,我们国家量大,粮仓保管的水平很高。粮仓随时调节适宜粮食储存的存放温度,而且整个水分、虫害是随时可以监控的。我国的稻谷三年、小麦四年、大豆玉米两年都是宜存的好粮,大家吃的很多粮食就是我们的储备粮。包括很多食品企业,像茅台、五粮液都用储备粮,可想而知储备粮的质量非常好,仓储水平是很高的。
把握我国粮食安全主动权 保证从田间到餐桌吃出健康
究竟怎么样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主动权呢?杨建国表示,我觉得是从六个方面,第一是耕地面积稳增提质。耕地和营养有极大的关系,这一两年我们做了很多调研,发现18亿耕地红线大家看得很重要,耕地同样重要的是耕地质量怎么样,在耕地质量里面不单是耕地的肥力,更重要的是耕地干不干净,能不能种出好作物,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第二是一体化治理污染问题。我国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污染包括面源的污染,大的流域治理不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提出一个山水林田湖水沙一体化治理方案。
第三是以种子为基础的科技。稻谷、小麦、玉米基本是国产,但是饲草、蔬菜、种子和畜牧等对外依存度还是很高的,从田间到餐桌种子是很关键的,而且种子里面优质的农产品总量比较少,如优质的玉米、谷物等等。
第四是保证农民的利益。怎么在工业化的前提下保证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尤其是农民愿意种好粮,把粮食种好,好粮卖好价,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也是乡村振兴过程当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第五是改善宏观调控。特别是今年疫情以来保供应问题非常重要,保供应过程当中不仅是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老百姓能够吃饱,而且质量方面要保证吃好。
第六是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方面,我们国家目前面临非常大的压力,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国家是最大的粮食供给国,也是最大的粮食需求国,粮食的总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是全球第一,但是我们在国际粮食市场的话语权还不够,要不断增强国际粮食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注意粮食节约,粮食节约既是良好的社会风尚,粮食节约本身也对健康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