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油坊自榨的花生油味道醇香,现在又有了‘身份证’,吃得更放心了。”10月25日,闻着油坊里新生产的花生油的香气,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的李先生一脸陶醉。
“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包装瓶上的二维码,马上就可以显示该批次花生油的食品安全信息了。”港南区第三油坊的经营者余秋菊善意提醒李先生扫码。“知道的,又不是第一次来买。”李先生随后拎着油瓶大步往家走去。“家里还等着油炒菜呢!”
“按照生产流程,对每一批新生产的花生油,我们都会现场抽样检测。”余秋菊打开手机App,录入样品检测、生产过程的相关信息,一旁的工人则在打包好的花生油瓶上,粘贴贵港市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的二维码贴纸。
贵港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科科长徐有健介绍,前几年,由于该市花生油小作坊数量多、分布广、生产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小油坊生产的花生油存在黄曲霉素B超标、台账登记混乱等现象。
“近两年,小油坊监管的规范化水平提升了,也解决了土榨花生油的质量安全问题。”徐有健说,随着对花生油小作坊质量安全管理的不断强化,小油坊的生产经营逐步实现规范化。特别是今年成为全自治区试点城市之一后,贵港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实施小油坊花生油生产监管“互联网+”模式,让土榨花生油有了质量安全“身份证”,实现了花生油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质量过关。
通过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与追溯平台,小油坊经营者使用食用油生产档案采集App,录入花生原料、榨油、成品出入库管理等信息,对花生油的黄曲霉毒素B1
指标进行快速检测并上传数据,形成电子台账,彻底改变了纸质台账登记混乱的现状。
同时,执法人员也会通过App进行常态化监管,并对小油坊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实施分级监管。针对风险等级高的小油坊,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监督检查、抽检监测力度,持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花生油食用安全。
“市场监管局还组织我们参加小油坊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与追溯平台专项培训,并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指导。”余秋菊说,如今,土榨花生油的生产环境不断完善,质量进一步提升,油坊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据悉,贵港市现有持证小油坊921家,10月份平台正式启用以来,有420家参加试点。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61家小油坊上传341条数据,其中,171家获评为优秀A级。(孔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