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11月3—4日,由新利18官方备用网站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甘肃)大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届大会以“加强监管信息交流,共治食品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明出席会议并发言,主要发言内容如下:
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统揽,以推动“两个责任”落实为抓手,坚持基础提升和制度创新并举,源头治理的过程监管并重,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督导、部门主抓、社会投资的市场化运行模式,通过建办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式的方式,大力探索食品小作坊治理新路径。
2021年6月开始,崆峒区先后规划建设了肉制品、豆制品等四大类小作坊联合整治机制,有利推动食品小作坊由散、小、乱向精、特、优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了小作坊治理难题和发展瓶颈,探索出了一条统筹发展和安全、传承与创新的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高起点文化推动。崆峒区各类食品小作坊470多家,规模小、分布广、环境差、安全风险高,监管难度大,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大难点和风险点。为有效破解食品小作坊治理难题,我们在充分调研和学习借鉴先进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平凉中心城区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区级工作专班,为高质量推进小作坊治理提升了工作保障。
第二,坚持五个统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是统筹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本按照四方联动模式统一建设。二是统筹食品按照生产流程标准进行风险防范。三是统筹政策行动,市财政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列为为民办事的项目,并支持集中加工区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统筹自主经营与管理,按照流程闭环要求规范生产。五是统筹电商消费区域推送,按“双抓双赢”布局销售产品,坚持线上线下多元化营销。
第三,坚持多方联动,高效综合治理。一是宣传引导为先。二是联合整治。通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总投资1.17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龙头企业+小作坊”的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现已全面建成运行,实现了“政府抓产业、企业增效益、部门守底线、群众得实惠”的发展格局。在小作坊治理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崆峒模式”“崆峒方案”。
“崆峒模式”还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市场主抓、共同配合的综合治理机制;二是针对建设集中经营、集中管理的建设管理机制;三是标准生产集约化经营、智慧化监管、多元化运营的生产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