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对经济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食品工业不仅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成为了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纽带,带动效应明显,并不断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
1978年,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仅为472亿元,经过40年发展,到2018年,食品工业实现营收达到9.02万亿元。到2024年,中国约有4.3万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收达9.06万亿元;食品工业生产总值已突破10万亿元。
中国食品工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专家顾问,全国酿酒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宋全厚。
食品工业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经济时报:“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品工业的整体状况有哪些显著变化?经历了哪些重要的事件?
宋全厚:伴随我国40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对于食品工业边界的划分也和计划经济时期不太一样了。过去,我们把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及加工划归为农副产品领域,食品深加工则划归在工业领域,到了现在,已难以严格区分开,所以从宏观来看,其都属于食品工业的范畴。
中国从改革开放前到现在,食品工业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解决了产量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加工食品,都处在短缺的状态,农副产品和食品产品基本是定量供给,包括一些工业产品都实行票证制度。
到了20世纪90年代,产量的问题基本得到了满足。1993年粮票在全国范围被正式取消,我国的粮食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各种加工食品等也基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当时,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小商小贩都可以从事食品相关产业,从种植养殖到加工再到市场流通,充分开放的市场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是要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我国在2009年正式出台实施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使得食品安全的问题慢慢有了好转。随着各级政府监管的力度有所加大,社会共治也得到了强化,包括舆论监督和消费者的监督、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自律、企业自律,还包括市场竞争选择等,这些因素促进了食品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和产品质量的快速提升。
第三阶段是解决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在食品工业产量、质量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该阶段的主要矛盾。食品质量跟人体的健康是紧密相关的,因此不仅要够吃,还要吃得安全、美味、有营养。
此外,还要通过技术创新解决食品工业的效率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同的人群会对功能性食品有不同的需求,比如,人们到了一定的年龄会缺钙,有些食品就要重视对钙的强化功能。此外,通过食疗也能改善一些慢性病或是亚健康的状态,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同时,还包括一些特殊食品,比如婴幼儿食品、运动食品等,都属于功能性食品。
在这个阶段,要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包括生物技术等一系列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种植养殖的效率,让食物来源更加多样化。比如,未来食品就是通过生物技术,尤其是微生物发酵,将一些不能吃的农副产品的原料转化成能食用,并且更美味的食品原料。此外,还可以通过工厂车间化,生产一些食品的高营养或功能性原料,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总体促进食品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促进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表示:“我们得靠自己来养活自己。”当前食品工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应对这些挑战?
宋全厚:中国人口较多,优质土地资源较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食品和农副产品都面临压力,因此需要依靠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例如,我国在农副产品生产模式、标准化组织形式,以及规模化和品牌化运作等农业生产环节仍存在不足,体系尚不完善。因此,亟需强化从农业种植养殖源头到终端食品加工全链条的协同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食品和农副产品还要依靠进口,但国际市场不太稳定,有时候还面临贸易纠纷,这些都可能会影响稳定的供应。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利用技术创新来弥补一些短板,这是目前面临的较大挑战。
当前,国家对农业方面非常重视,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无论是产学研的融合还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都比较大。因此,在组织形式上可能需要市场化去引导,根据市场的需求有的放矢,同时,国家也需要引导市场的潜在性需求。国家的支持和引导是后盾,市场的需求则是目标,二者的充分结合,能够推动一些新技术成果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快速应用。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一直在做探索性的研究或是支撑技术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在规范化、标准化,包括传统产业现代化等方面在做一些研究。比如,在食品领域,做一些肽类的研究,还有一些慢性病干预的食品配方、食品原料成分的开发,主要围绕市场的功能需求、产品标准化、产业化方面做开发和研究。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在北京平谷区建设了未来食品研究基地。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通过一些“药食同源”的材料或者食物,通过精准的中医调理,可以做一些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但在这方面还需要一些标准和法规方面的突破。此外,还可以通过从政策和技术的研究着手,真正使一些成果尽快落地。
从国家层面还要加强协作,由于食品产业链条长且涉及跨学科、跨领域,涵盖了从环境与种植养殖、食品安全质量影响因素、加工技术应用,到标准法规许可及市场监管等多个环节,因此加强全方位全链条的协同,才能促使新技术和新产品快速实现应用,促进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从国际视角来看,在原料供应、规模化与标准化程度、新技术应用以及组织生产管理模式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目前还是以农民分散的生产方式为主,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比较少。以欧洲、美国等为例,其农业生产组织管理多采用大规模农场化模式,在机械化、智能化以及智慧农业发展水平上相对领先,这也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目标方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