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冯文亮)近日,“辽宁本溪一学校食堂被指疑似给学生吃垃圾桶剩菜”的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国务院食安办联合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紧急约谈本溪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此举彰显了国家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的坚决态度。
毋庸置疑,校园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以及国家的未来。然而,本溪的这起事件却暴露出诸多令人痛心的问题,如食材采购环节缺乏严格筛选机制,供应商资质审查流于形式,食品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恶劣,操作流程不规范。陪餐制度本应是保障学生饮食安全的重要防线,在该校却被敷衍了事,未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食堂承包方更是管理混乱,员工专业素养不足,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将学生的饮食健康置于危险境地,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学校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工作的信心。
国务院食安办联合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约谈本溪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求本溪市提高政治站位,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压实各方责任,排查风险隐患,加强执法办案,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同时,要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校园食品安全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在校学生的饮食安全。
此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方面,有力督促本溪当地立即开展全面整改。涉事食堂停业整顿,对全市校园食品安全进行地毯式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不遗漏任何一个隐患,以最快速度恢复学生与家长对校园食品安全的信心。
另一方面,给全国其他地区敲响了警钟,警示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不能有丝毫懈怠与侥幸心理。各地应以此为鉴,全面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比如学校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把控食材采购源头,建立透明、可追溯的采购体系;加强对食堂员工的培训与管理,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与技能考核;严格执行陪餐制度,陪餐人员要认真负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加大对学校食堂的日常检查和监督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
同时,社会监督也不可或缺。鼓励家长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民参与、共同守护校园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应充分发挥家长监督的作用,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赋予其参与膳食监督的权力,让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学校食堂的管理和监督中来。此外,还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强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舆论监督,促使学校和相关部门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本溪学校食堂事件给警钟长鸣,时刻提醒着我们校园食品安全容不得丝毫马虎,任重而道远。唯有各方齐心协力,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切实有效的行动,才能筑就坚不可摧的校园食品安全堡垒,让孩子们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里学习成长,从而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安心。